正文 第39章 小二來相伴(1)(1 / 2)

“大皇帝見笑了,不過席間提起,我昨日原是貿然前往賈府,北靜王細心,想來賈府必定不會邀請我,故而留下托詞而已。”佛爺溫潤的笑道。

大皇帝聽完也哈哈大笑起來,二人心照不宣,既想讓佛爺做事兒,但又不想他結交下什麼勢力,但幸而不是佛國的勢力,稍微有一些交往也不打緊,因此也不好再多說,一笑而過。

“有什麼事兒讓皇上這麼高興的?”大皇帝笑的正好,忽然聽得皇太後的聲音在門外響起來,大皇帝和佛爺趕緊起來見禮。

待眾人都重新歸座之後,大皇帝才笑道:“愛卿機智過人,又仁厚大度,甚合兒皇的心意,算得上是知己啊。父皇以往常說,當皇帝就是孤家寡人,不會有知交,兒皇今日看來,並不完全如此。如果能相互放下架子,知交還是會有的,兒皇也少些孤寂。”

皇太後笑道:“皇上乃世之賢君,愛卿是不世出的菩薩,但知己可遇而不可求。若果真遇見了,你們還是該相互珍惜才是。”

這三言兩語,就道出個知交知己來,讓佛爺吃了一驚,不過既然大皇帝這麼說,那就算是吧,畢竟暫時二人的意思還是相互明白幾分的,又沒什麼衝突,若果真能像個知交那樣,相互提攜,各達目的,也未為不可。

幾人閑聊片刻,大皇帝還是請皇太後下旨,讓佛爺就在寶玉成親那日去賈府給黛玉複診。既然北靜王邀請過,隨他去也好,不過略坐片刻,依舊隨他自由來去。見大皇帝心意已決,雖然皇太後有些不忍心,但一來也沒摸清大皇帝後麵的打算,二來此事也合情合理,也隻好依允了。對於大皇帝閃爍其詞的想法,太上皇也委婉同意,隨他去。

說了會兒閑話,見時候不早了,皇太後惦記著合昌公主的情形,忙請佛爺去給她看看。

佛爺也不起來,而是問道:“不知上次的方子可給公主看過了?”

皇太後無奈的搖頭道:“沒有,那等詩詞,如何能給姑娘家看,豈不是要讓她移了性情?”

佛爺搖頭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萬般皆是幻,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皇太後又何必太在意,拂逆她的意思,強加壓抑?性情如水,可疏導,而不可堵塞。若是要治公主的病,卻諱莫如深,說都不肯說,又如何治得?如此豈不是要為難我了?”

“性情如水”,皇太後和太上皇同時默念著,似乎有些意思。都說百姓如水,這性情,這會兒果真細想起來,倒也確實如此。大家都是過來人,知道其中的厲害,加上皇太後疼愛公主,思量再三,隻得勉強同意佛爺照著他的意思給公主看看。

佛爺搖頭道:“若是皇太後同意我的看法,我這裏有個方子,皇太後不妨給公主試試,若是能有些好轉,咱們再下定論,如何?”

事已至此,皇太後哪裏能不答應。隻是佛爺連去看看公主都不肯,直接借著殿內的筆墨,一揮而就,開了個方子,遞給皇太後。隻見上麵寫著:

第一最好不相見,如此便可不相戀。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

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憶。

第五最好不相愛,如此便可不相棄。

第六最好不相對,如此便可不相會。

第七最好不相誤,如此便可不相負。

第八最好不相許,如此便可不相續。

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

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

但曾相見便相知,相見何如不見時。

安得與君相訣絕,免教生死作相思。

這麼個麻煩公主,不過與佛爺見過幾次,便病入膏肓,真是要命。佛爺將詩交給皇太後,便指了個借口趕緊離開,左右有多多留在宮裏陪太上皇參研經書,他在不在沒太要緊的。

初春的斜暉,映照在佛爺的臉色,顯現出一絲詭譎的橘黃色,佛爺不禁加快腳步。

匆忙回到客店,佛爺有些心情不悅。想起那個公主,就有些愁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