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1章 慧紫鵑懷孕(1)(1 / 2)

黛玉聽的他果真能幫李紈一把,便忙拉著陳公公就走。當下來到賈母院子裏,隻聽得裏麵簡直和辦喪事差不多,又哭又鬧又叫,不可開交。黛玉皺了皺眉頭,來到賈母屋子裏。就見李紈跪在賈母床前,不停的抹眼淚。王夫人指著她不停的罵她是“掃把星”,“克夫命”,已經克死了她一個兒子,如今連小叔子也不放過;順帶將舊年寶玉遭魔魘也算在她頭上,必定是她“想咒死寶玉,好獨吞家產”;甚至將娘娘的薨逝也轉折算到她頭上,一下子更是如同找到冤頭債主,恨不得上前將她撕碎了打死了吃掉。

邢夫人和尤氏等隨便勸幾句,但神鬼之事,也不敢就說沒有,如今無憑無據,也不好硬勸。鳳姐兒站在一旁,勸也不是,不勸也不是,心下大概也有些疑惑,但未必就怪李紈。見主子們如此,賈環又還沒醒過來,趙姨娘又在門外大哭,別人更是不敢勸。

陳公公將這些都看清楚也聽明白了,才扶著黛玉到賈母床前。賈母如同見到隱隱佛光,終於睜開眼來,拉著黛玉坐在床前,哽咽難言。

等黛玉行過禮後,陳公公勸道:“老太太放寬心思。依我一點兒拿不出手的見識,事情也許未必就是這樣的,還請大奶奶先起來的好。”

賈母勉強問道:“要依你說,又該是怎麼樣的?”

陳公公應道:“我服侍太上皇的時候曾聽得大師說過一回,神鬼有欺人的,也有怕人的。雖聽說馬道婆有那麼一說,但她未必能肯定,便是此意。珠大奶奶性格平和,蘭哥兒又是嫡長孫,隻有別人搶他的份兒,哪有他奪別人的理?”

眾人聽得都有些意思,尤其是王夫人處處轄製她,眾人心知肚明,因此都暗自點頭附和。又想著陳公公那句“神鬼有欺人的,也有怕人的”到底是什麼意思。

賈母想想也在理,便問道:“你說的也不錯,能給我們解解嗎?”一邊兒看看李紈,讓人先扶她起來,且聽陳公公怎麼說,再做定奪。

各位看官興許會問,為何陳公公三言兩語賈母和上下都能稍稍安靜下來洗耳恭聽呢?

這有個緣故,說來也不奇怪。一來大凡盛世,世人飽暖之餘皆愛尋仇覓恨又信佛奉道,既是消磨時光,也是為後半生、子孫後代乃至自己的來世做打算。此時物用也豐足,因此能供養更多的和尚道士,因此廟宇擴增、僧道飛漲,香煙繚繞、鍾鼓聲聲不絕於耳。

二來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誌,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佛道是途徑之一,自然取而用之;或者聽之任之;也可能帝王也信奉此道,如此則上行下效,再加鼓勵茲繁,天下就更多了。漢奉道為國教,術士得封侯;唐奉釋為國教,佛陀為國師。到了這種境地,帝王是信奉其道義,還是信奉其能虛民心,就不得而知了,興許兼而有之。總之曆代帝王多采用其為輔,卻是不爭的事實。

本朝也不例外,開國至今,不僅寺廟倍增、僧道遍地,而且曆代皇帝皇後等都特別信奉;寶靈宮的建立,便是見證。而到了太上皇,更是迷醉於此,隻等大皇帝弱冠,便匆忙將帝位傳給他,一心修持。尋常也多請得道高僧入宮講經誦佛,參禪論道,天下皆知。

陳公公在宮裏服侍多年,又是內管,他之所言,眾人必定信服。兼之上次提議讓寶玉清淨獨居,雖說神智依舊不清,但精神氣色明顯好轉,上下有目共睹。這會兒賈母也願意聽聽他的話,也願意相信他說的。興許也是病急亂投醫,府中上下讓她煩惱,還不如聽聽這個局外人的說法,沒準兒還能歪打正著,幫她一把。

當下聽得賈母讓他說下去,陳公公想了一想,款款說道:“此事究竟是環三爺衝撞了邪祟,還是有人有意詛咒,目今尚不能下定論。再則府中幼弱非他一人,為何獨他中邪,也有待深究,但都不急於一時。畢竟這種事情事出有因、查無實據,不可不慎。

至於珠大奶奶,她人品行事,大家都知道,不能三言兩語就抹煞掉。其二,她即為嫡長孫嫡母,又受府裏上下尊重,老太太向來也體諒護佑她,此舉並無半點兒益處。便是尋常之人也不會做下此等傻事,更何況珠大奶奶聰慧猶勝常人?其三,不僅大奶奶,貴府親家李老大人以及李府上下素來都是知書達禮淡泊名利之人,又豈肯自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