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若是和親,宗室眾人像避瘟神似的,沒一個接話,便是異姓郡王子孫,也不肯。真臘以前一直都是小國,又遠,言語不通,習俗大異。這一去也不知何年何月才能相見。那些人自然都不大願意。朕正是為此犯愁。”
眾人沉默片刻,皇太後歎道:“若是我女兒,便是出去開府也不舍得,別說遠嫁千萬裏之外,倒也難怪。可和親又有如此大的益處,於國於民皆有好處,這倒是難了。”
“若非宗室女或者諸王女,則有些不夠尊重,到時候若是真臘國王不悅,也難。”太上皇也歎息,“宗室女中要誰勉為其難,大概也難。”
“若是再有個文成公主就好了。”佛爺歎道,“唐太宗以為‘一樁婚姻可抵雄兵十萬’,聽聞當初眾位宗室女都不願意遠嫁;有十六歲的文成公主知書達理,樸素大方,主動應征。又因吐蕃、天竺、大食、仲格薩爾以及霍爾王等同時派使者求婚,故而太宗設法‘六難婚使’,最後確定和親吐蕃。後來和親諸女皆遠不及此。”
黛玉拉著皇太後的手,嘟噥道:“不過一介女子,在閨中就沒讓她們學著去佐定天下,這和親,也不過是個親而已,又能怎麼樣?再說了,聖賢之人,豈能屢出?”
“說得好!”大皇帝笑道,“別人不行,但玉兒一定行。這事兒就交給玉兒了。”
“我才不管呢。婚姻,我一向以為該情投意合才好,但這麼說出來皇兄必定怪罪我。”黛玉小聲嘟噥道。
“管他情投意合還是賜婚拉郎配,既然他與你有緣,這事兒就交給你,到時候看你的了。”大皇帝似乎賴上黛玉,或者總覺得冥冥中已有天定,既然黛玉之前能處理得當,現在也行。
“母後……”沒把握的事兒,讓黛玉怎麼答應?
“好了,他不是在你府上嗎?後天回去看看他,到時候再議,若實在不行。朝廷是你皇兄的,不理他也罷。”皇太後心疼道。
這還差不多,衝著大皇帝皺皺鼻子,黛玉就不想管。
其實黛玉惦記著回府,還不僅僅是因為“幾個舊人那點兒嫁妝”;各位看官想來還記得,黛玉實則急著去見林隱龍,那該算是她族兄。雖說之前不曾見過,也毫無音信,可隻要牽扯上同族或者同宗,正所謂“相逢何必曾相識”,同祖又何必曾相見?
在宮裏好歹歇息應付了兩日,這日一早便與佛爺辭過太上皇和皇太後,坐著鳳輦回來。老遠的看著……忽然忍不住就想笑。九兒在鳳輦裏服侍黛玉,沒明白,好奇的看著她。
黛玉看看九兒,點頭笑道:“皇太子……真有趣兒。我和他兩府中間打通也就是了,還非要占著外頭,連這條街也還占著,還非要弄個樂興街。還不如就叫個長樂街,怎麼說他也是我的駙馬,還給他整個名兒,哼!”
九兒笑道:“回公主,聽說兩府太大,若是就一個大門,出入得繞好半天。不如就多開兩個門。再說了,咱們幾乎就不在這裏住,皇上愛叫什麼叫什麼,大多還不是給他自己麵上貼金?公主,那天聽說要給那個什麼王子……”九兒撓撓頭,忽然覺得很有趣兒,笑道,“再這麼下去,公主都該成冰人了。誰見了都……”
黛玉狠狠的打了下他的頭,嗔道:“不許胡說,才不管他的事兒呢。皇兄就是事兒多,自己不好好管,都丟給我,我才懶得管他。一會兒進府後你去找忽兒冉,我還有事兒,你……就說我更衣去了,要呆會兒再見他。”原本還有些喜歡忽兒冉,伶俐可愛,而且遠道而來,比她當日一人來投奔還孤單些,可這會兒想起大皇帝的任務,就頭疼。
九兒忙應了。當下進到府裏,四處果真大變了模樣兒。雖然處處留著之前的影子,但若非可以去搜尋比較,也未必能說得清楚。從朱紅大門進來,裝飾主要以皇家威儀為主。等到了內儀門,見到原來的榮禧堂,現在已更名為“迎樂堂”,陳色都以正黃配絳紫為主,彰顯皇家貴氣,整個公主府的貴氣便停在此處。從迎樂堂後門出去,便是上房正院,即原來寶玉住的院子,門口禦筆親提“鳳儀堂”。但內中的陳色一律以輕快雅致為主,便是階下,也是種著竹菊,處處顯示著主人的風骨。
當下眾人將鳳輿直接抬到鳳儀堂門口,黛玉扶著九兒的手出來,佛爺也跟上來了。地上有積雪,也不讓她走,直接抱起來,往正屋去,一邊兒讓人召林隱龍夫婦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