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8章 聚散又何妨(3)(2 / 2)

從此薛大姑娘依舊隔夜服侍男人,但日裏要幹活。那女人還說大家都在幹活,此話冠冕堂皇,別人也不以為意。後來嫌薛大姑娘活幹得不好,又見男人心疼過幾次,便愈發恣意起來。給她分派的活越來越多,吃的也越來越差,穿的也是剩下的,還動不動非打即罵。鄉下潑婦,罵人的話花樣百出,什麼樣的都有。什麼不會開花的什麼不會下蛋的,公主不聽也罷。眼下的情形就是這樣。但若果真說起來,那主人家到底也沒多少惡意,她隻要忍氣吞聲些,過日子還是沒什麼大礙的。相比於其他人,便是‘好’多了!”

“好”!嗬,青雲誌,雲到那裏,苟延殘喘、忍辱偷生,也算是好的了,命運,究竟是誰在捉弄誰?

“回公主,既然已經是人家的人,而且也不曾像賈三姑娘那般虐使,算了吧?”看著黛玉沉思,蔣玉菡小心的請示道。

算了吧,且有她去,黛玉緩緩點點頭,望著窗外又飄起的雪,發呆。

該做的事兒,要趁早;不想做的事兒,不勉強。

細細想來,寶釵大概也正是這麼做的。雖說山裏辛苦些,但好歹真的是衣食無憂,或者性命無憂,隻要她平心靜氣,過日子也是無妨。相比於花枝巷的屈辱,大概也算的是好了許多。這就是她當日忍著打罵的結果,至少,她留了一絲尊嚴。

思前想後,黛玉也愈發如此起來。該做的,便做。雖然有些不大願意,有時候也不喜歡,但若是真需要她做的,也毫不遲疑,甚至當機立斷、有條不紊。試想,當日在聞喜縣,毫不畏懼,將個範不同判去充軍,最終老死邊地,就很幹脆。後來送走小佛爺,雖然淚灑繈褓,但也沒有拖泥帶水,那氣度,堅毅剛強。猶如那蒲,柔且韌,能克剛。不多管閑事,但若是事到臨頭,該做的也毫不畏懼,這才是該有的氣度。

過年,一如往年,依舊按部就班循規蹈矩的進行著;度日,一如細水,依舊不緊不慢不急不緩的長流著。雖然大皇帝有旨,但黛玉終究還是學會了皇家的那些煩文縟禮,規規矩矩恭恭敬敬的做個“長公主”。隨著歲月流逝,她雖然依舊姓林,可在世人眼中,甚至太上皇和皇太後的膝下,越來越像個親生的長公主。

可不論再“像”,她終究是個外姓,便是已經取得皇家宗籍,也無法完全融入。除了她的性格,朝廷無休止的權勢爭奪和勾心鬥角是另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的,或許,後一個原因才是最主要的。因為黛玉在皇太後膝下,已經與合昌公主無異,便是皇太後給節禮賞賜時,兩人都是一模一樣。黛玉學會了珍惜,很享受這種帶著距離的真情。

然而,無休止的權勢鬥爭,他們卻不得不防。隻因,一旦牽涉到權勢之爭,別說外姓,就是父母兄弟子女都不能幸免。這種勾心鬥角,不隻在皇家,尋常大富大貴人家也有,否則賈敏也不用遠嫁,最後被逼死。從這個角度來說,出身名門,真的是一種不幸,因為他們注定無法得到最真的親情,一切,都戴著一層麵紗。

但這一切,與黛玉無幹,她隻要小心的別卷入進去,就可以最大限度的善意的利用皇家這種感情真空。隨著時光流逝,皇太子也開始迷戀她那種超脫世外的氣度。這是一種人格魅力,而不是皮囊的美醜可以獲得的。但黛玉毫不在乎,她依舊過著自己的日子。

閑話少敘,年後過完生日——這是皇太後強留的,誰讓黛玉的生日在花朝節,離年那麼近,也就隻好吃些虧了——不等會試開始,黛玉便辭了皇太後,和佛爺一塊兒出去“踏春”。是啊,不許他們走遠,就隻好走近些了。再則說,林隱龍入朝前一再說了,出遠門可一定要等他,否則就是不夠意思。

眾人緩緩行了幾日路,來到一個喚做佛坪的地方,雖然春來這裏晚了些,可也還是來了。隻見四麵群山雄峙,重巒疊嶂,溝壑縱橫,山清水秀。“山清水秀”,並非江南的專利,這裏也有,甚至植被也與江南相仿。行走在山腰竹林中,那高大粗壯的竹子,堪比大樹。剖開來做個接水的水槽是再好不過的。當然做梯子也好得很。做別的似乎總有些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