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章一,情緣(1 / 2)

序言

昔日靈山佛會上,大梵王以花獻佛,並請佛說法。可是,如來佛一言不發,隻是用拈花遍示大眾,從容不迫,意態安詳。唯有佛之弟子,摩訶迦葉尊者,妙悟其意,破言為笑,於是,如來將花交給迦葉。後有傳世之言:如來拈花,迦葉一笑。

——

九州大地,集大運氣勢,造育萬民,王朝更迭,自然之理,循環往複。其中自有一些人,不喜世間功名利祿,隻愛尋山覓水,求仙訪道。踏修練一途,又於那些山清水秀、靈氣彙集之所結廬而居,離俗遁世,潛心修行,欲奪天地造化,與天爭壽。

傳聞大唐年間,書生呂洞賓,登科及第後,無意功名,飄然離去,明皇派人尋之,確無所獲,後來,呂洞賓攜《大統典論》歸來,贈與明皇,裏麵全為治國之道,明皇也以此書,開創“開元盛世”,反觀呂洞賓,從此便無音訊,有人說他遊曆九州,也有人說他羽化飛升。

此後世者,修仙之風盛行,士林坊間,屢有羽化飛升之說。野傳,正史皆有所記,至此九州之人隻知,九天宮闕之上,有昊天青帝,掌萬物運作,九幽地冥之下,有十殿閻羅,控生靈輪回。隻是仙人飛升一說,終歸飄渺無究,仙凡之間相隔遙遠,塵世凡人仍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三餐溫飽,勞碌終生,不得解脫。等到老來歸去,黃土一捧,數滴眼淚,也就了無痕跡了。

仙凡飄渺,信則有,不信則無,豈是塵世之人所能解答的,說到底終是求得心安罷了。九州大地,東洲滄海奔流,西域黃沙千裏,北國遮天大雪,南疆林木蔥鬱,中原更是盛世繁華,天下可大可小,可方可圓,軟臥俗塵,也不外如是。若是求仙問道,萬物皆可修煉,萬物也皆可為師。當然開宗立派者,也不在少數。

然則,在西天之界,極樂之巔,確有凡夫俗子所稱廣大玄妙世界,即為眾仙佛居處、凡俗口中所稱之西方極樂之地,又別名靈山之門、大須彌山,玄妙之門,西方雷音,等等,名號不一。

靈山之界邊緣處,有一河流名喚洛水,洛水寬百萬丈,深千萬尺,洛水上平滑如鏡,水波不興,綿延萬千裏,不見其源頭,不知其點終。周邊千裏,空無飛禽,地無靈獸。

洛河之水與忘川之水並稱三千弱水,柔弱之極,片羽不浮,唯有龍族能在洛水暢遊,此後不論是上古靈獸還是大羅金仙古佛,無法禦空而飛,皆入水即沉。

洛水上空,有一黑色囚籠,囚籠由碩大黑鏈所繞,上有一金光符印,此刻正在散發光芒,囚籠內有一黑衣男子,黑霧繚繞,隱隱看到一條黑龍盤旋,無論這男子如何瘋狂咆哮,滔天魔氣每當越過囚籠外一點,便被金光所融。

“迦葉,你這個無恥小人,竟然暗算於我,迦葉……迦葉……”

“嗬嗬,羅淵,魔海無邊,回頭是岸。”一空靈之音將洛水久遠的寂靜打破,遙遙遠方,雲開霧散處,有一位禪師飄然行來。

他麵若冠玉,肌白如雪,頭頂佛光普照,此時他左手拈花,右手手持沉香佛珠,足下紫色蓮花台,放射若華寶光,破開層層雲霧,冉冉而來。

“羅淵,我佛慈悲,今日以我大教佛法,無量心經,渡你今世塵緣孽果。”

“迦葉,本座無需你渡,他們該死,你也該死。你們都該死。”

迦葉並未理會,隻見他理理僧袍,麵向浩渺洛水,從容盤膝坐下,閉目誦讀起來。朗朗經聲,如空穀靈音,響徹在洛水之濱,洛水河畔本就一片荒蕪,千裏之內了無生機。可就在迦葉禪師,誦讀心經時,左手上的拈花,有若靈性,緩緩升起,散發寶光若華,落在洛水河畔,紮根而生,透出些許生機。

過不多時,心經頌讀完畢,迦葉緩緩站起,微漏笑意,望著身旁拈花,笑道:“妙哉,妙哉,我佛慈悲,拈花啊拈花,你能聽懂,我佛無量心經,也是宿有靈根,若機緣得至,或可脫卻凡體,修得金身大道。”

一語話畢,迦葉禪師望向洛水上空,繼續說道:“羅淵,佛心無處不慈悲,此後每百年我來此誦心經一次,待誦上九九八十一次,汝之煞氣,便可全消。”

“迦葉,你想渡我。簡直是妄想,妄想……”囚籠內再次發出一道龍吟咆哮之聲。

“阿彌陀佛。”

言罷,他袍袖一拂,起身拂理僧袍,方正綸巾,駕起足下青蓮,飄然離去。

洛水河畔,四野荒蕪,隻有一拈花,寶光若華。洛水上空,黑色囚籠,依舊煞煞氣滔天。

靈山並無日月,不分春秋。

自起始,拈花,迦葉,魔尊羅淵,每百年的一次的頌經之緣,如今已過八千年,那無量心經,翻來覆去,也被迦葉頌了八十遍,千年間,拈花受洛水風露滋養,也修緣將滿。

忽有一日,素來平靜無波的洛水驟然波濤洶湧,狂風大作。上空紫霄神雷滾滾,大地震顫轟鳴。

那九天之上,紫霄神雷轟然朝著河畔拈花轟去,九記神雷一記接一記的轟在拈花上,待九記神雷過後,洛水河畔一道紅光衝天而起,拈花轟然碎謝。隻見一紅衣女子,卓然而立,她茫然四顧,渾然不知自己身處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