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候選者
◆文/佚名
一位華僑富商,決定在家鄉投資辦廠。很多人都希望自己能夠成為老華僑的合作者,紛紛跟他聯係。
在眾多的人選中,老人挑選了兩個比較合適的人選,但是他隻能選擇一個作為自己在國內投資的經營管理者。老人酷愛下棋,而剛好那兩個候選者也都是下棋高手,老人便對他們倆說:“你們誰下贏了我,那麼我就與誰合作。”
換了你,你會選誰?第一個人以一子之差惜敗於老人;第二個人很精明,在老人轉身去倒水時,偷偷地換了一個棋子。最後,他獲得了勝利。
但是,在後來,老人卻選擇輸了棋的那個人來作為自己的合作者。第二個候選人責問老人:“明明是我贏了,你為什麼選擇他呢?”
老人說:“第一個人雖然沒有贏我,但他是憑著自己的實力,沒有想著去耍小計謀,誠心誠意地與我對弈,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他是一個誠實可靠的人;而你,自以為換了個棋子無人知曉,但恰恰被我從鏡子裏看到了。雖然你贏了這盤棋,但你輸掉了你的人品。我又怎麼會選擇你作為我的合作者呢?”
誠信經得起考驗,虛假欲蓋彌彰。輸贏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人品怎麼樣。
鐵匠和木匠
◆文/佚名
一個富翁請了一夥木匠替他製作家具,他們是六個小匠和一個包工頭。一個木匠因為出門時太匆忙。把錘子忘在了家裏,而他的家離這裏有幾百公裏。
於是木匠來到鐵匠那裏,對他說:“給我做一把好錘子。”
鐵匠回答:“沒有問題。一定包您滿意。”
錘子打造好了,對木匠來說,它的確是一把好錘子。
和從前的錘子相比它不僅更好使,而且裝上的錘柄不管使多大勁兒都不會鬆動。
木匠的同伴看到這麼好的錘子,都跑到鐵匠那裏,要求定製一模一樣的錘子。
當包工頭得知這個消息後,也來到了鐵匠鋪,對鐵匠說:“我要兩把錘子,要比前麵給木匠們做的錘子更好。”
“對不起,我做不到!”鐵匠回答說,“我給予每一位顧客的,都是我最好的手藝,並不會因為他是誰!”
鐵匠的可貴在於堅持以誠待人。不論顧客是誰,人人平等,這是他所認為的誠信。誠信不僅作為人與人之間交往的原則,也是鐵匠人格品質的閃光體現。
遺失的公文包
◆文/佚名
一個富有卻很吝嗇的人不幸將自己裝有50萬現金的公文包丟失了。他怎麼找也找不見,著急得要命。於是,隻好報警,並聲稱誰要拾到公文包並交還給他,他將獎給這個人5萬元現金。
人性的貪欲淹沒了誠信,結果得而複失,損失更加慘重。摒棄誠信就會作繭自縛,不值得同情。不久,便有人將公文包送到警察局,富人見到自己的公文包失而複得,心中又生悔意,不想付酬金給拾到公文包的人。
因此便對警察謊稱說:“包內應有55萬現金,而現在隻有50萬!”警察見包外密碼鎖並沒有被開啟的跡象,其他地方也沒有被破壞的痕跡。便對失主說:“你真的確定你的包內是55萬元現金?”
吝嗇的富人毫不猶豫地答道:“的確是的。”
警察於是說道:“如此說來,這個包原來不是你的,因為這裏麵隻有50萬。你還是先回去等消息吧。按照規定,如果6個月內,這個包無人認領的話,它就將歸屬於撿到它的那個人。”
你的行為就是別人對待你的“砝碼”
◆文/佚名
法國北部諾曼底的一個小鎮,有位麵包師傅經常到隔壁農場買牛油。麵包師傅發現每回購得1.5公斤重的牛油塊,都被人偷斤減兩,而且問題一再重演。終於,忍無可忍之下,他將農場主人揪送法辦。
法官問農場主人:“您有磅秤嗎?”
“有的。”
“你少了稱重量的砝碼嗎?”
“我是少了幾粒砝碼塊,重量不齊。”
“那您又如何能稱出牛油塊的重量呢?”
“跟您據實稟報,法官,根本不需要砝碼!”
“怎麼可能?”
“事情是這樣子的,當麵包師傅很賞光地到農場買牛油,我也決定采購他做的麵包。而且,每次就用他送來的1.5公斤麵包當做砝碼,稱出等重的牛油回賣給他,如果他不服,認為被欺詐,這不是我的錯,是他的。”
將心比心,你怎麼待人,人就怎麼待你,這是天經地義的事。以誠信能換來誠信,以欺騙則隻能換來欺騙。
在責怪別人之前,何不先反省一下自己?
沒有誠信就沒有金斧頭
◆文/佚名
一個樵夫把斧頭掉進了河裏,他坐在河邊傷心地哭起來。財神便跳進水中幫他打撈,很快拿出了一把金斧頭,樵夫卻搖頭說:“這不是我的。”財神又拿出一把銀斧頭來,樵夫還是搖頭。最後,他拿出一把鐵斧頭,樵夫說:“這才是我失去的斧頭。”財神就把金斧頭和銀斧頭一起送給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