椋烏
◆文/佚名
一隻椋(liáng)鳥從小就學會像金絲雀那樣歌唱,它學得惟妙惟肖,仿佛生來就有一副金絲雀的歌喉。椋鳥美妙的歌聲讓整個森林得到歡娛,所以受到大家的歡迎。
原本學成這樣已經應該心滿意足了,可是這隻椋鳥貪慕虛榮,它聽到大家誇獎夜鶯唱得好聽,便暗自決定學夜鶯唱歌。
椋鳥東施效顰,成為笑話。它或許應該反省:為什麼要學夜鶯唱歌而不堅持自己美妙的歌聲?生搬硬套別人的優點到自己身上來,往往不倫不類,就像椋鳥一樣。
椋鳥真的學起了夜鶯,但是它唱得吱吱喳喳,幹澀難懂,時而像貓兒咪咪,時而像山羊咩咩。它的夜鶯曲實在太難聽了,因為實在不願意聽它歌唱,林中百鳥都飛走了。
缺角的圓
◆文/佚名
有一個圓,被切去了好大一塊的三角楔,想自己恢複完整,沒有任何殘缺,因此四處尋找失去的部分。
因為它殘缺不全,隻能慢慢滾動,所以能在路上欣賞花草樹木,還和毛毛蟲聊天,享受陽光。它找到各種不同的碎片,但都不合適,所以都留在路邊,繼續往前尋找。
有一天,這個殘缺不全的圓找到一個非常合適的碎片,它很開心地把那碎片拚上了,開始滾動。
現在它是完整的圓了,能滾得很快,快得使它注意不到路邊的花草樹木,也不能和毛毛蟲聊天。
它終於發現滾動太快使它看到的世界好像完全不同,便停止滾動,把補上的碎片丟在路旁,慢慢滾走了。
殘缺本來就是生命的一種美。缺角的圓不喜歡自己的殘缺,找到碎片補齊後才發現自己失去了一種之前不曾發現的殘缺的美,而完美本身索然寡味。所以它又回到了殘缺的樣子。這真是明智的選擇。
沒有天生的傻瓜
◆文/佚名
桑代克是動物心理學的鼻祖,聯結主義心理學的創始人。他生於美國麻省一個牧師家庭,生性害羞、孤獨,隻有在學習中才能找到樂趣,也特別有學習的天賦。桑代克對行為主義學派的影響主要來源於他對小雞、小貓研究的結果。
1895年,他到哈佛大學,做小雞走迷津實驗(即走迷宮)。桑代克認為,小雞小貓小狗都不是通過推理和觀察而學會逃出迷宮的,它們之所以能夠順利逃脫,原因隻有一點,那就是不斷地嚐試,在不斷地嚐試和失敗中慢慢消除那些無用的行為,記住那些有助於逃脫的行為,用桑代克的話說,就是它們已經在這些有用的行為和行為的目標之間建立了聯係。
通過另外一個實驗,桑代克還認為學習的過程是一種漸進的嚐試錯誤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錯誤的反應逐漸減少,而正確的反應最終形成。
學習的過程就是嚐試的過程,近代以來,歐美人有更多的發明創造,有人說是得益於他們流行的一句口頭語:“試一試吧!”試了,才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
沒有天生的傻瓜,隻有製造的蠢材。
沒有天生的傻瓜,同樣沒有天生的失敗者和成功者。
成功者之所以成功,是因為有一顆可貴的好奇心,不斷嚐試失敗和錯誤,不斷超越它們,直至達到成功。生活中我們不要害怕迷路,可怕的是,沒有探路的心。
大海裏的船
◆文/佚名
在大海上航行的船沒有不帶傷的。英國勞埃德保險公司曾從拍賣市場買下一艘船,這艘船1894年下水,在大西洋上曾138次遭遇冰山,116次觸礁,13次起火,207次被風暴扭斷桅杆,然而它從沒有沉沒過。勞埃德保險公司基於它不可思議的經曆及在保費方麵給其帶來的可觀收益,最後決定把它從荷蘭買回來捐給國家。現在這艘船就停泊在英國薩倫港的國家船舶博物館裏。不過,使這艘船名揚天下的卻是一名來此觀光的律師。當時,他剛打輸了一場官司,委托人也於不久前自殺了。
盡管這不是他的第一次失敗辯護,也不是他遇到的第一例自殺事件,然而,每當遇到這樣的事情,他總有一種負罪感。他不知該怎樣安慰這些在生意場上遭受了不幸的人。當他在薩倫船舶博物館看到這艘船時,忽然有一種想法,為什麼不讓他們來參觀參觀這艘船呢?於是,他就把這艘船的曆史抄下來和這艘船的照片一起掛在他的律師事務所裏,每當商界的委托人請他辯護,無論輸贏,他都建議他們去看看這艘船。它使我們知道:在大海上航行的船沒有不帶傷的。
船行大海總要遭遇風浪,人生在世難免遭遇坎坷。
雖然屢遭挫折,卻能夠堅強地、百折不撓地挺住,這就是成功的秘密。
釣大魚的工具
◆文/佚名
傑瑞米與一些朋友去加拿大旅行,在一次釣魚的準備中,他堅持要買一根重型的釣魚竿和線軸。當一些人看見他的新釣具時,跟他開玩笑:“你打算捉一條鯨魚吧?”傑瑞米毫不理會這些聽起來似乎會打消他信心的言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