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屢戰屢敗”與“屢敗屢戰”
◆文/佚名
在曆史上有一個很有名的故事,說的是一個在外與敵國作戰的將軍,由於種種原因總是吃敗仗。在又一次被敵人打敗之後,他急奏皇帝,一方麵報告情況,一方麵尋求對策,要求援兵。他在奏折上有一句話是“臣屢戰屢敗……”他的上司看到這個奏折,覺得不妥,於是拿起筆來,將奏折上的這句話改為“臣屢敗屢戰……”
原字未動,僅僅是順序的改變,頓時將原本敗軍之將的狼狽變為英雄的百折不撓。
為什麼“屢戰屢敗”給人失敗和痛苦的感覺,而“屢敗屢戰”則帶給人希望?前者講的是失敗,後者講的是應對壓力。在壓力中,即使不斷跌倒,隻要將壓力化為動力,就能再爬起來,繼續前進。
最後一片綠葉
◆文/佚名
美國作家歐·亨利在他的小說《最後一片葉子》裏講了個故事:
病房裏,一個生命垂危的病人從房間裏看見窗外的一棵樹,在秋風中,樹上的葉子一片片地掉落下來。病人望著眼前的蕭蕭落葉,身體也隨之每況愈下,一天不如一天。她說:“當樹葉全部掉光時,我也就要死了。”
一位老畫家得知後,用彩筆畫了一片葉脈青翠的樹葉掛在樹枝上。
最後一片葉子始終沒掉下來。隻因為生命中的這片綠,病人竟奇跡般地活了下來。
人生總要麵對各種困境和挫折,隻要心存希望,總有奇跡發生,希望雖然渺茫,但它永存人世。人生可以沒有很多東西,卻唯獨不能沒有希望。希望是人類生活的重要價值。有希望之處,生命就生生不息!
希望的漣漪
◆文/佚名
一個小男孩兒做了隻小木船,到湖畔試航。但是,沒有想到一陣風將小船吹離岸邊,越漂越遠。
他感到很難過,向在一旁的大男孩兒求助。
大男孩兒什麼也沒有講,揀起一些石頭,一塊塊扔向小木船,好像要讓船漂得更遠。小男孩兒想,再也找不回小船了,大男孩兒一定是在愚弄自己。後來,他注意到,大男孩兒扔出的每一塊石頭,不僅沒有使小船漂遠,所產生的漣漪反而使小船漸漸靠近岸邊。原來,每一塊石頭的落點都是大男孩兒計算過的。
最終,小船回到了小男孩兒能夠夠得著的地方,他感到很高興,為重新得到自己寶貴的小船向幫助他的大男孩兒表示感謝。
在我們的生活中經常會發生令人失望、沮喪或超出我們預料之外的事,但是,如果我們能耐心等待一會兒,那麼就會看到,我們經受的每一個考驗,做出的每一份努力,可能就像是扔進平靜生活之水的石頭,激起的漣漪會把我們帶向希望的境界。
希望是一種信念。退一步,方能進一步,有向下的壓力,才有向上的動力。隻要守住希望,成功應對壓力,相信每個人都能找回自己的小船。人生猶如逆水行舟,沒有壓力就沒有了前進的方向,隻會在原地打轉轉。
困境即是賜予
◆文/佚名
有一天,素有“森林之王”之稱的獅子,來到了天神麵前:“我很感謝你賜給我如此雄壯威武的體格、如此強大無比的力氣,讓我有足夠的能力統治這整座森林。”天神聽了,微笑地問:“但是這不是你今天來找我的目的吧,看起來你似乎為了某事而困擾呢!”獅子輕輕吼了一聲,說:“天神真是了解我啊!我今天來的確是有事相求。因為盡管我的能力再好,但是每天雞鳴的時候,我總是會被雞鳴聲給嚇醒。神啊!祈求您,再賜給我一種力量,讓我不再被雞鳴聲給嚇醒吧!”天神笑道:“你去找大象吧,它會給你一個滿意的答複的。”獅子興衝衝地跑到湖邊找大象,還沒見到大象,就聽到大象跺腳所發出的“砰砰”響聲。獅子加速地跑向大象,卻看到大象正氣呼呼地直跺腳。獅子問大象:“你幹嗎發這麼大的脾氣?”大象拚命搖晃著大耳朵,吼著:“有隻討厭的小蚊子,總想鑽進我的耳朵裏,害我都快癢死了。”獅子離開了大象,心裏暗自想著:“原來體型這麼巨大的大象,還會怕那麼瘦小的蚊子,那我還有什麼好抱怨呢?畢竟雞鳴也不過一天一次,而蚊子卻是無時無刻地騷擾著大象。這樣想來,我可比他幸運多了。”獅子一邊走,一邊回頭看著仍在跺腳的大象,心想:“天神要我來看看大象的情況,應該就是想告訴我,誰都會遇上麻煩事,而他並無法幫助所有人。既然如此,那我隻好靠自己了!反正以後隻要雞鳴時,我就當做雞是在提醒我該起床了,如此一想,雞鳴聲對我還算是有益處呢!”
一個障礙,就是一個新的已知條件,隻要願意,任何一個障礙,都會成為一個超越自我的契機。
沙漠種樹
◆文/佚名
一老一少兩個人同時在沙漠裏種胡楊樹。待樹苗成活後,那個年輕人每隔三天就要來給它們澆水。而那位老人就來得很少了,即使來了,也隻是把被風刮倒的樹苗扶一把,不澆一點兒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