裏根一臉的不解:“我賠?我哪有那麼多錢啊?”
父親說:“你必須對自己的過失負責!我可以借錢給你!但一年後你必須還給我。”
按照父親的要求,裏根到鄰居家還了錢,而後,便開始了艱苦的打工生活。雖說他才11歲,父親卻對他充滿了希望,相信他一定能成功!
半年後,裏根終於掙夠12.5美元,對一個11歲的男孩兒來說,這是一個“天文數字”,但裏根卻靠自己的雙手,彌補了自己的過錯。
後來,裏根成了美國總統。可隻要裏根回憶起此事,他就會說:“通過自己的勞動來承擔過失,使我懂得了什麼叫責任。”
每個人不論年齡大小,都應該為自己的行為負責,都要承擔它的後果,無論好壞。我們應該從小樹立強烈的責任意識:必須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任,必須逐漸學會承受生命中的一些分量,必須成為一個有責任心的人。
責任
◆文/佚名
20世紀初,一位名叫弗蘭克的美國意大利裔移民曾為人類精神曆史寫下燦爛光輝的一筆。經過艱苦的積蓄,弗蘭克開辦了一家小銀行,但一次銀行遭搶劫導致破了產,也讓所有的儲戶失去了存款。當他帶著妻子和4個兒女從頭開始的時候,他決定償還那筆天文數字般的存款。所有的人都勸他:“你為什麼要這樣做呢?這件事你是沒有責任的。”但他回答:“是的,在法律上也許我沒有責任,但在道義上,我有責任,我應該還錢。”
三十年的艱難困苦,三十年玉汝於成,當弗蘭克寄出最後一筆“債務”時,他輕歎:“現在我終於無債一身輕了。”
責任不是一個甜美的字眼,它僅有的是岩石般的冷峻。
弗蘭克用一生的辛酸和汗水完成了他的責任,而給世界留下了一筆真正的財富,也讓他成為最有責任心的人。
牛奶海洋
◆文/佚名
一天,我打完羽毛球,穿著T 恤、短褲,要回辦公室。途中,經過一個理發店,想到自己一頭長發,該剪了,就走進二樓理發店。一位男士熱情地招呼我,並說他是“店長”。
好吧,就讓男店長剪發好了,看看他手藝如何。
剛打完球,累了,不想說話,我靜靜地看著前麵的鏡子。
後來店長問我:“先生,你結婚了嗎?”我點點頭響應。
店長又說:“那太好了,我告訴你一個故事好不好?”
我又微笑著點頭。
“我最近看到美國有個醫藥發明家,他說他小時候很喜歡喝牛奶,有一次他打開冰箱,用右手去拿大罐牛奶,結果沒拿穩,手一鬆,就把整罐牛奶打翻了。”
這店長一邊幫我剪頭發,一邊說道:“當時,這小孩兒嚇呆了,縮在牆角,因為牛奶灑滿廚房的地上,媽媽可能會臭罵他。可是,當媽媽走過來看到時,卻說:‘哇,我從來沒有看到過如此壯觀的牛奶海洋,好漂亮哦!’這小孩兒聽媽媽這麼一講,突然就不害怕了。這時,媽媽又對小孩兒說:‘你好厲害啊,媽媽長這麼大,都沒有看到過這麼漂亮的牛奶海洋呢。你願不願意和媽媽一起把牛奶打掃幹淨?’後來,媽媽就拿著抹布、清水等用具,帶著兒子一起把廚房打掃一遍,整個廚房也變得幹淨無比,這時,媽媽又把兒子先前打翻的塑料牛奶罐裝滿了水,放進冰箱,然後再教他,怎麼拿才不會打翻。一必須用雙手一起拿,牛奶才不會鬆掉,才不會打翻在地。”
坐在理發座椅上,我原本昏昏地想睡覺,可是,聽店長這麼一講,咦,似乎很有道理。
我兒子已經快兩歲了,也經常喜歡自己打開冰箱拿飲料喝,萬一有一天,他把飲料、牛奶不小心打翻了,溢流滿地,那我會如何處理呢?
我會不會怒氣衝天,大聲罵他:“怎麼那麼笨啊,連牛奶都不會拿?”
我在想,我應該不會這樣罵我兒子,我可能會說:“沒關係,沒關係,你不要過來,不要踩到牛奶。”
然後,叫我太太過來,把牛奶擦拭幹淨。
令我很驚訝的是,故事中小孩兒的媽媽不是這樣自己擦拭,麗是叫小孩兒和她“一起收拾”、“一起承擔”
自己不小心做錯的事;而且,還把牛奶罐重新裝滿水,再教小孩兒怎麼拿,才不會“再次出錯”!正因為這樣,那故事中的小孩兒,他後來就“不怕做錯事”,也有信心和勇氣不斷地嚐試、實驗;盡管有時還是會出錯,但他都學習用“心平氣和”的心來看待,並勇敢地“自我承擔”所做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