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正確的,世界就是正確的
◆文/佚名
一位公司老板正在準備第二天的會議報告。他10歲的小兒子在屋裏吵鬧不止,令人不得安寧。老板從一本雜誌上撕下一頁世界地圖,然後撕成碎片,丟在地上說:“孩子,如果你能將這張地圖拚好,周末我就陪你去遊樂場玩兒。”
老板以為這件事會使兒子花費一上午的時間,但是沒過10分鍾,兒子就敲響了他的房門。老板驚愕地看到,兒子手中捧著已經拚好了的地圖。
“你是怎樣拚好的?”父親問道。
“這很容易,”孩子說,“在地圖的另一麵有一個人的照片。我先把這個人的照片拚到一起,再把它翻過來。我想,如果這個人是正確的,那麼,世界地圖也就是正確的。”
父親微笑著給兒子一個吻:“你已經替我準備好了明天的報告主題:如果一個人是正確的,他的世界就是正確的。”
人的心態決定他的一切,當他的心態是健康的,他就能感受到幸福。
做刻意創新的叛逆者
◆文/佚名
“我成大事的秘訣很簡單,那就是永遠做一個不向現實妥協而刻意創新的叛逆者。”
這是美國實業家羅賓·維勒的原話。
當全美短腰皮靴成為一種流行時尚的時候,每個從事皮靴業的商家幾乎都趨之若鶩地搶著製造短腰皮靴供應各個百貨商店,他們認為趕著大潮流走要省力得多。
羅賓當時經營著一家小規模皮鞋工廠,隻有十幾個雇工。
他深知自己的工廠規模小,要掙到大筆的錢絕非易事。自己微薄的資本、微小的規模,根本不足以和強大的同行相抗衡。那該如何在市場競爭中獲得主動權,爭取有利地位呢?
羅賓為自己列舉了兩條道路:一是在皮鞋的用料上著眼;二是著手皮鞋款式改革,以新領先。經過一番深思熟慮,羅賓決定走第二條道路。
他立即召開了一個皮鞋款式改革會議,要求在場的十幾個工人各盡其能地設計新款式鞋樣。為了激發工人的創新積極性,羅賓規定了一個獎勵辦法:凡是所設計的新款鞋樣被工廠采用,設計者可立即獲得200美元的獎金;所設計的鞋樣通過改良被采用,設計者可獲100美元獎金;即使設計的鞋樣不能被采用,隻要其設計別出心裁,均可獲100美元獎金。
同時,他即席設立了一個設計委員會,由5名熟練的造鞋工人任委員,每個委員每月額外支取100美元。
這樣一來,這家袖珍皮鞋工廠裏,馬上掀起了一股皮鞋款式設計熱潮,不到一個月,設計委員會就收到50多種設計草樣,挑選采用了其中3種款式較別致的鞋樣。
同時立即召集全體大會,給這3名設計者頒發了獎金。
羅賓的皮鞋工廠就把這3個新款式皮鞋試行生產。
第一次將每種新款式皮鞋製作10003雙,製成後立即將其送往各大城市推銷。
顧客見到這些款式新穎的皮鞋,立即掀起了一股購買熱潮。
幾個星期後,羅賓的皮鞋工場收到2700多份數量龐大的訂單,這使得羅賓終日忙於出入各大百貨公司經理室大門,跟他們簽訂合約。
因為訂貨的公司多了,羅賓的皮鞋工廠逐漸擴大起來,3年之後,他已經擁有18間規模龐大的皮鞋工廠了。
不久危機又出現了,當皮鞋工廠一多起來,做皮鞋的技工便顯得供不應求了。最令羅賓頭疼的是別的皮鞋工廠盡可能地把工資提高,挽留自己的工人,即便羅賓出重資,也難以把其他工廠的工人拉過來。缺乏工人對羅賓來說是一道致命的難關。因為他接到了不少訂單,如無法給買主及時供貨,這將意味著他得賠償巨額的違約損失。
羅賓憂心忡忡。他又召集18家皮鞋工廠的工人開了一次會議。
羅賓把沒有工人可雇的難題告訴大家,要求大家各盡其力地尋找解決途徑,並且重新宣布了動腦筋有獎的辦法。
會場一片沉默,與會者都陷入思考之中,搜腸刮肚地想辦法。
過了一會兒,有一個小工請求發言,羅賓嘉許以後,他站起來怯生生地說:“羅賓先生,我以為雇不到工人無關緊要,我們可以用機器來製造皮鞋。”
羅賓還沒來得及表示意見,就有人嘲笑那個小工。
那小孩兒窘得滿麵通紅,惴惴不安地坐了下去。
羅賓卻走到他身邊,請他站起來,然後挽著他的手走到主席台上,朗聲說道:
“諸位,這孩子沒有說錯,雖然他還沒有造出一種造皮鞋的機器,但他這個辦法卻很重要,大有用處,隻要我們圍繞這個概念想辦法,問題定會迎刃而解。”
“我們永遠不能安於現狀,思維不要局限於一定的桎梏中,這才是我們永遠能夠不斷創新的動力。現在,我宣告這個孩子可獲得500美元的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