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常規,於細節中打破(5)(3 / 3)

我們每個人就是一個鑽石礦,其中蘊藏了無盡的寶藏等待去挖掘。當我們羨慕別人成功的時候,為什麼不想一想,自身的能力是否完全發揮了,是否已經很努力了,善於思考,善於發現,寶藏就在你身邊。

隻有一個人與你相像

◆文/劉宇婷

小時候,沒有什麼比在爺爺的農場裏度周末更讓我開心的了。爺爺家的房子和穀倉被蜿蜒幾英裏的石牆包圍著,對我這個城裏孩子來說,那裏與自家纖塵不染的客廳相比,蘊藏著無窮無盡的樂趣。

我8歲時的那個午後至今仍令我記憶猶新。自從第一次去農場玩後,我最想做的就是能獲準去爬房子周圍的那圈石牆。可父母是絕不會同意的。牆太老了,有些石塊已經缺失,有些鬆散得快要崩塌了。然而,不知怎麼,我爬牆的渴望卻越來越強烈。終於,在一個春天的午後,我鼓足勇氣走進客廳,向周日午餐後聚在那裏的大人們宣布:“我……我想爬那圈石頭牆。”每個人都抬起頭來。

我吞吞吐吐繼續說:“我能爬石牆嗎?”

屋子裏的女人們立刻異口同聲地嚷起來:“天哪,不行!”她們驚慌地叫道:“你會傷著自己的!”我並沒有感到特別失望,大人們的反應在意料之中。

但是沒等我離開屋子,爺爺低沉的嗓音止住了我。

“嗨!等一等,”我聽到他說,“讓這小子爬吧!他必須學著自己去闖一闖。”

“快跑,”他對我眨了眨眼,“完了來見我。”

接下來的兩個半小時,我在那些古老的石牆上攀爬玩耍,享受到了從未有過的快樂。然後我去見了爺爺,把我的曆險記講給他聽。我永遠不會忘記他當時說的話。

“孩子,”他微笑著,“你使今天成為了特別的一天,因為你做了你自己。要永遠記住,在這個世界上隻有一個人和你相像,而我喜歡的就是現在的真實的你。”

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所以不必模仿他人。做你想做的事,保持自己的個性,就是一個真實的你。很多年過去了,如今我主持的電視節目“羅傑斯先生的鄰居”在全美國有上百萬兒童收看。這些年節目總有變化,但有件事卻一直沒變——幾乎每次采訪結束時,我都會對孩子們說:“在這個世界上隻有一個人和你相像,要相信,人們會喜歡上現在的真實的你。”

世界並不是隻有我和你

◆文/吳浩然

兄弟二人分父母留下的兩間破草房,哥哥斤斤計較,破壇破罐都不放過,還千方百計霸占屬於弟弟的那間破房子。弟弟一氣之下索性把家產都給了哥哥,獨自去外麵闖世界。多少年過去了,弟弟曆盡艱辛終於發家,而在家的哥哥卻依舊窮困潦倒,仍住在破草房裏。弟弟卻淡然一笑:“你算計了我,隻想著在家裏怎樣戰勝我,我卻想著在外麵怎樣戰勝更多的人,所以我們兄弟才有不同的結局。”細細想來,弟弟的話的確不無道理。從古至今,凡兄弟分家時,計較得最厲害的往往是最後過得最一般的那個,相反不爭不搶的那個卻會在後來過著紅火的日子,遠勝於工於心計者。故事裏自作聰明的哥哥以為算計了弟弟便得到了幸福,結果卻恰恰相反。他不知道,這世界其實並不隻有他們兄弟兩個人,打敗了弟弟並不意味著擁有了整個世界。

還有一個故事。有同窗二人,同樣勤奮,同樣優秀,又屬同鄉,交情甚好。隻是一個家富,有錢購買大量的複習資料,成績始終名列前茅;一個家貧,買不起那些寶貴的資料,成績稍遜。於是家貧的屢屢向家富的求借資料,而家富的也總是有求必應,家貧的因有了這些資料,成績直線上升,很快進入班裏前三名,大有趕超第一之勢。這時候,家富的心裏起了變化,擔心被家貧的超過,多了一個競爭對手,便開始藏了心眼,於是友誼悄悄地變了質。

以後,凡家貧的來借資料時,家富的便找出種種理由予以婉拒。家貧的多次被拒後,終於明白了此中的緣故。但他並未指責對方,隻淡淡地說了句:“世界不是隻有你和我。贏了我不算真的贏,贏了自己才是真的贏。”

家富的猛然一驚,幾經反省後,不禁自愧於自己心胸的狹窄,於是重又欣然把資料借給家貧的。兩人的友誼又深厚如初,在學業上彼此鼓勵相互探討,後來雙雙考入理想的大學。

不要把自己局限在一個小範圍裏,那樣會禁錮住心靈,走到廣闊的世界中去,你會有更多的收獲。贏了自己才是真的贏。不可否認,這個世界的競爭是激烈的,但我們在激烈競爭的過程中有時也不免陷入這樣的誤區:過多地注重自己與別人的競爭,卻在無意中忽略了自己與自己的競爭;過多地追求事業的無限“大”,卻在無意中進入了自己內心的無限“小”。從這個意義上說,贏了身邊的人其實並沒什麼,贏了自己才是真的贏。

世界並不是隻有你和我。它大著呢!正像每個人的心胸一樣,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