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智慧錦囊篇——擦亮雙眼看世界(4)(2 / 3)

苦惱,不管是什麼樣的苦惱,一個有理智的人,總可以找到毅力和勇氣來抵抗它。

屈辱下誕生的奇跡

◆文/佚名

青年時期的司馬遷懷揣老父親的遺願——寫出一部敘述古今興衰成敗的史書,遊曆名山大川,廣泛搜集史料。正當一切準備就緒,司馬遷要著手著述《史記》的時候,一場大禍從天而降。由於他執意為投降匈奴的大將李陵求情,致使漢武帝大怒,降罪於司馬遷,並處以宮刑!

宮刑作為中國古代的五刑之一,雖然不至於危及生命,但卻是刑罰中最卑賤的一種,是比死還要可怕的奇恥大辱。

此時,司馬遷精神上的巨大痛苦,遠遠超過了肉體。屈辱和悲憤深深地折磨著他,他真的不願再活下去了。但他總覺得有什麼東西在撞擊著心靈,使他有難以割舍之感。是什麼呢?是他父親的遺願,也是自己畢生的追求——《史記》。司馬遷感到《史記》已醞釀成熟,正躁動於心中,為了這部亙古未有的宏偉之作,他不能死!

司馬遷從生死的徘徊中漸漸地解脫出來,他毅然拋開了自殺的念頭,決心“隱忍苟活”,完成已經開始的著書大業。他的“苟且偷生”招致了許多輕蔑、譏諷的目光,每每想到這種恥辱,司馬遷隻有把無限的憤懣和痛苦貫注到筆端,夜以繼日,勤奮著書。

大約公元前90年,輝煌的巨著《太史公書》(即《史記》)終於完成了。這時,司馬遷已年近60歲了。他寫作《史記》,從公元前108年任太史令算起,前後近20年。

如果把他20歲開始的實地采訪以及後來的刪訂、修改時間加在一起,足有40年之久,可說是耗費了他畢生的心血。

司馬遷與他的《史記》是永存的。這位飽經命運磨難的大師,依靠一種常人難以想象的自強不息的精神,了卻了畢生夙願,也為中國留下了一筆厚重的文化遺產。

屈辱是磨礪生命的刀鋒,挺過去,前麵就是柳暗花明;自暴自棄,等待的惟有暗夜深淵。承受恥辱,雖很難,但仍要堅信,自強不息的信念會點亮你前行的道路,指引你為洗刷恥辱而奮鬥不止。希爾頓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世界著名的希爾頓大飯店集團的創始人希爾頓年幼時,正好遇到美國曆史上百年難遇的經濟大恐慌。身無分文的希爾頓隻好四處流浪、乞討,晚上則隨便找一個地方過夜。

有一次,連著幾個晚上,他都蜷縮在一間大飯店門廊的角落裏躲避風雪。

一天下半夜,睡夢中的希爾頓被飯店的保安抬了起來,毫不客氣地丟到外麵的雪地上。

希爾頓從睡夢中驚醒,氣急敗壞地質問保安:“我睡覺礙著你們什麼事了,要把我丟到雪地裏?”保安答道:“明天一大早,我們飯店集團的董事長將要光臨此店。經理認為,你們這些流浪漢躺在門廊邊有礙觀瞻,還可能會引起董事長的指責,所以要請你們到別的地方去!”

“董事長是人,我難道就不是人?在這麼冷的夜裏,就讓我在門廊下睡一晚,明天再趕我走也不遲呀。”希爾頓據理力爭。

“飯店經理交代的,我們不過是依命行事。”保安趾高氣揚地回答。

“你們給我聽著,”希爾頓咬牙握拳,大聲吼道,“總有一天,我要開一家比你們更大、更豪華的酒店!”

從此之後,希爾頓這個無家可歸的人,牢記著在雪地中所受的屈辱,克勤克儉,發憤圖強,終於一手創建了第一家“希爾頓大飯店”。現在,希爾頓大飯店幾乎遍布世界各地。

卓越的人一大優點是:能在不利與艱難的遭遇裏百折不撓。

命運不用埋怨

◆文/佚名

一個商人從事航海販運發了大財。他曾屢屢戰勝風險,各種各樣惡劣的氣候和地形都沒有給他的貨物造成損失,似乎命運女神格外垂青於他。他所有的同行都遭到過災難,隻有他的船平安抵港。人們追求奢侈的欲望使他財源廣進,他順利地販賣了運回來的砂糖、瓷器、肉桂和煙草。總之,他很快就成了腰纏萬貫的大富翁。

他開始大肆揮霍,一個朋友目睹了他的豪華盛宴之後,羨慕地說道“您的家常便飯就有這樣的氣派,真讓我大開眼界!”

“這是靠我自己的努力奮鬥,靠我的聰明才智,靠我的獨具慧眼,才抓住機遇並獲得今天的成就的。”

這位商人認為賺錢是件極容易的事,因此,他把賺得的錢拿出來搞投機。但這一次可沒有什麼好運氣了,第一條船設備很差,碰到一點兒風浪就翻了船;第二條船連必要的防禦武器都沒有,海盜連船帶貨都一齊擄了去;第三條船呢,雖然平安到港了,但一時間經濟蕭條,沒有了往日那種追求奢華的風氣和購物狂潮,貨物也因為積壓過久而變質了。另外,代理人的欺騙和他花天酒地、揮金如土的生活方式也使他失去了不少的錢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