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敢創新,或者說不願意創新,是因為他們頭腦中關於得、失、是、非、安全、冒險等價值判斷的標準已經固定,這使他們常常不能換一個角度想問題。
舉一個例子,假如有一個人有100%的機會贏80塊錢,而另外一個人有85%的機會贏100塊錢,但是有15%的機會什麼都不贏。在這種情況下,這個人會選擇最保險安穩的方式——選擇80塊錢而不願冒一點險去贏那100塊錢。可如果換一下來設定這個問題,一個人有100%的機會輸掉80塊錢,另外一個可能性有85%的機會輸掉100塊錢,但是也有15%的機會什麼都不輸。這個時候,人們都會選擇後者,賭一下,說不定什麼都不輸。
這個例子使我們明白,平時我們之所以不能創新,或不敢創新,常常是因為我們從慣性思維出發,以至顧慮重重,畏手畏腳。而一旦我們把同一問題換一下來考慮,就會發現很多新的機會,新的成功。
其實許多最有創意的解決方法都是來自於換一個角度想問題,在對待同一件事時,從相反的方麵來解決問題,甚至於最尖端的科學發明也是如此。所以愛因斯坦說:“把一個舊的問題從新的角度來看是需要創意的想象力,這成就了科學上真正的進步。”
著名的化學家羅勃·梭特曼發現了帶離子的糖分子對離子進入人體是很重要的。他想了很多方法以求證明,都沒有成功,直到有一天,他突然想起不從無機化學的觀點,而從有機化學的觀點來看這個問題,才得以成功。
當然,作為在平凡生活中追求財富和夢想的普通人,換一個角度想問題的方法所取得的成效,不亞於科學家們的新發現。
麥克是一家大公司的高級主管,他麵臨一個兩難的境地,一方麵,他非常喜歡自己的工作,也很喜歡跟隨工作而來的豐厚薪水——他的位置使他的薪水有隻增不減的特點。
但是,另一方麵,他非常討厭他的老板,經過多年的忍受,最近他發覺已經到了忍無可忍的地步了。在經過慎重思考之後,他決定去獵頭公司重新謀一個別的公司高級主管的職位。獵頭公司告訴他,以他的條件,再找一個類似的職位並不費勁。
回到家中,麥克把這一切告訴了他的妻子。他的妻子是一個教師,那天剛剛教學生如何重新界定問題,也就是把你正在麵對的問題換一個麵考慮,把正在麵對的問題完全顛倒過來看——不僅要跟你以往看這問題的角度不同,也要和其他人看這問題的角度不同。她把上課的內容講給了麥克聽,這給了麥克以啟發,一個大膽的創意在他腦中浮現。
第二天,他又來到獵頭公司,這次他是請公司替他的老板找工作。不久,他的老板接到了獵頭公司打來的電話,請他去別的公司高就。盡管他完全不知道這是他的下屬和獵頭公司共同努力的結果,但正好這位老板對於自己現在的工作也厭倦了,所以沒有考慮多久,他就接受了這分新工作。
這件事最美妙的地方,就在於老板接受了新的工作,結果他目前的位置就空出來了。麥克申請了這個位置,於是他就坐上了以前他老板的位置。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在這個故事中,麥克本意是想替自己找個新的工作,以躲開令自己討厭的老板。但他的太太教他換一麵想問題,就是替他的老板而不是他自己找一份新的工作,結果,他不僅仍然幹著自己喜歡的工作,而且擺脫了令自己煩心的老板,還得到了意外的升遷。
一些專家在研究汽車的安全係統如何保護乘客在撞車時不受到傷害時,最終也是得益於換一個角度想問題。他們想要解決的問題是,在汽車發生衝撞時,如何防止乘客在汽車內移動而撞傷——這種傷害常常是致命的。在種種嚐試均告失敗後,他們想到了一個有創意的解決方法,就是不再去想如何使乘客綁在車上不動,則是去想如何設計車子的內部,使人在車禍發生時,最大程度地減少傷害。結果,他們不僅成功地解決於問題,而且開啟了汽車設計的新時尚。
其實我們常常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訓練自己換一下想問題。比如說,一個年輕的媽媽想對剛買的嬰兒床做一下改造,使它能和自己的大床並在一起,這樣就可以省去夜裏的擔心和麻煩。結果,在她想拆除小床的護欄時遇到了麻煩。她想按照床的設計,保留一個可以上下伸縮的護欄,而拆除那個固定的護欄,可是那個固定的護欄還起著床的支撐作用,一拆掉,整個床就散了,這件事隻好不了了之,直到有一天,站到床的另一麵,這位媽媽才突然發現,由於小床和大床並在了一起,所以有沒有移動護欄都是無所謂的,而這個護欄因為在設計時並不起支撐作用、拆了以後,小床依然牢固,這個問題就得以解決了。如果她不換一下,她可能總也看不到這一點,而使自己陷入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