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為什麼輸給了士兵

◆文/劉玉賢

1865年,美國內戰結束後,陶克將軍競選國會議員。

他的對手是他當年手下的一名士兵,名叫約翰·海倫。

一位是功勳卓著的將軍,一位是普普通通的士兵,幾乎所有的人都認為,勝利一定屬於陶克將軍。

競選演講開始了。陶克將軍的演講慷慨激昂,他說:

“諸位同胞,還記得17年前那個激戰的夜晚嗎?我率領士兵到一座山狙擊敵人,那是多麼艱苦的戰鬥呀!但我從沒想過退卻,因為我知道,為了我們的國家,為了正義和自由,我願意付出所有,包括生命。我三天三夜沒合眼,血戰之後,我竟躺在樹林裏睡著了……”

比起陶克將軍的演講,約翰·海倫的演講要樸實得多,他說:“親愛的同胞們,陶克將軍說得不錯,他確實在那次戰鬥中立下了汗馬功勞。我當時隻不過是他手下的一名普通士兵,和他一起出生入死,那次,他在樹林裏入睡時,我就站在他的身旁守護他,當時我攜帶著武器,飽嚐寒冷的滋味。還時刻準備著用我的身軀為他擋著隨時會射來的子彈。我在心中說,我是一名士兵,我要保護將軍的安全……”

約翰·海倫的演講贏得了民眾熱烈的掌聲,他出人意料地贏得了選票和最終的勝利。

約翰·海倫之所以能在競選演講中獲勝,原因在於他的演講聽起來更真切,他虛心地承認自己是一名普通的士兵,這樣就拉近了與廣大民眾之間的距離;作為一名普通士兵,在惡劣的戰爭環境中他仍能堅守自己的崗位,兢兢業業、盡忠職守,讓人覺得他更值得信賴。陶克將軍在競選演講中,列舉了自己的赫赫戰功,言辭慷慨激昂,但是,他的演講始終保持著對民眾的一種高姿態,不能給人以親切、真誠的感受。因此,失利也在情理之中。

有些時候,在某種重要的場合,最真誠、最樸實的話語往往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就像文中的士兵也可以在競選中擊敗將軍一樣。

喜兒糕

◆文/佚名

我念小學二年級時,有天一下課回家就撲進媽媽的懷裏抽泣著說:

“課間休息時,一個男同學高聲說:‘默特爾,默特爾,慢得像龜沒法逃,長得這麼胖怎麼好,’然後人人都跟著他說了。他們為什麼要嘲笑我,我該怎麼辦?”

“我想最好的辦法就是:他們要開你的玩笑,你就跟他們一起鬧好了。”

“怎麼鬧?”

“我們不妨用喜兒糕試一試。”媽媽說,她的眼睛閃閃發亮。

“喜兒糕?”

“對。默特爾的喜兒糕,我們現在就來做。”

很快廚房裏就彌漫著烘烤巧克力、椰絲、奶油和果仁的香味。麵粉團剛烤成淺咖啡色,媽媽就把蛋糕從烤箱裏取出。“你們班上有多少個同學?”她問。

“一共23個。”我回答道。“那麼我就把喜兒糕切成28塊。每個學生一塊,老師湯姆金斯太太一塊,再給她一塊帶回去給她的丈夫,還有一塊給校長——剩下兩塊我們現在就吃。”

“明天我開車送你到學校之後,”媽媽說,“會先去跟湯姆金斯太太談談,到時候她會叫你的同學排好隊,然後一個接著一個地對你說:‘默特爾,默特爾,請你給我一塊喜兒糕!’”

“跟著,你就從盤子裏鏟起一塊來,放在餐巾紙上,對同學們說:‘我是你的朋友默特爾,這是你要的喜兒糕!’”

第二天,媽媽所說的全都實現了。從此以後,同學做的第一首打油詩沒有人再念了。我反而不時聽到同學念道:“默特爾,默特爾,給我烤個喜兒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