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風物,江左風流。
東晉時代建康小朝廷偏安一隅,許多人寄情於山水之間,乃是中華文化大發展乃至大爆發的一個時期,其成就遠遠超過了烈火烹油的西晉。
其中王羲之和謝安等人主導的蘭亭聚會,就是中華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
不僅有著名的詩篇流出,而且還誕生了千古第一書法,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蘭亭序》。
可以說沒有《蘭亭序》,就沒有後來中國書法的大發展,以至於讓王羲之這個人,在後世眼中跟《蘭亭序》劃上了等號。
王羲之自己事後都承認,已經沒辦法再恢複那時候的狀態,寫出和《蘭亭序》一樣好的字了。
一樣都做不到,更別說超過了,這是中華書法史上的一個豐碑。
東晉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農曆三月三,王羲之和謝安、孫綽等41人在紹興蘭亭修褉(其實就是文人趁著三月三龍抬頭,找借口聚會而已)。
當時寫四言五言詩(整篇)的有十一人,寫出一篇(四句)的有十五人,其餘的罰酒三杯。
隨後,王羲之即興揮毫為此詩集作序,這便是被稱為史上書法第一貼的《蘭亭序》。
此帖為草稿,28行,324字。
記述了當時文人雅集的情景。《蘭亭序》中有二十多個“之”字,寫法各不相同,宋代書法大家米芾稱之為“天下第一行書”。
書友們猜猜看,主角會不會在裏麵來一波大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