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家的“葫蘆娃”(1 / 1)

王羲之這家夥的老婆非常給力,生了七個兒子一個女兒(好生養的典型),也是郗家的女人,名叫郗璿。

當年王羲之被招為女婿,還誕生了“東床快婿”這個詞,裏麵梗太多就不詳細介紹了。

如果不是時代硬衝突,郗璿必然會被作者君安排到主角身邊當一個女主,閑話扯遠了。

《晉書·王羲之傳》說王羲之“有七子,知名者五人。”也就是說葫蘆娃裏麵有5個比較出名,但說實話,除了最小的兒子和女兒之外,出息比較小。

知名的五人是王凝之、王渙之、王徽之、王操之、王獻之。

不知名者二人,為王玄之、王肅之。

女兒字孟薑,但不知道名字,以王孟薑代替。

長子王玄之

王玄之,字伯遠,王羲之的長子,工草書、隸書。

王玄之曾參與父親羲之主持的蘭亭集會,留有詩句(不能說,不然劇透了)。

王玄之娶妻何氏,婚後不久病逝,身後無子,以其弟王凝之之子王蘊之為嗣。

總之這是個悲催的娃。

有一段劇情將圍繞玄之展開。

次子王凝之

王凝之,字叔平工草、隸。

這是個廢柴,迷信道教,最後被孫恩的五鬥米教起義所殺。

王凝之雖然號稱“有名”,但實際上完全不似乃父的實幹之風。謝道韞很看不起丈夫(不然怎麼會投入趙川的懷抱呢),一次回娘家,謝道韞吐槽丈夫是個垃圾。(她就是這樣的女人)

謝安就安慰她說:“你丈夫也有才,人也不壞啊。”

謝道韞就答道:“一門叔父,則有阿大、中郎;群從兄弟,則有封、胡、羯、未。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

這裏的“阿大”指謝安,“中郎”指謝萬,“封、胡、羯、未”分別是謝韶、謝朗、謝玄、謝川的小名。

謝道韞的意思是說:“我們謝家人才濟濟,真沒想到世界上居然有王凝之這樣(廢柴)的人!”

後來果然不出謝道韞所料,王凝之的迂闊與荒唐,使其淪為千古笑柄。

各位書友看了作者君寫的情節,有沒有感受到作者君寫書的苦心?

三子王肅之

王肅之,字幼恭。當過小官,生平不詳,隻知其參加過蘭亭集會,並有詩流傳於後,但不見法帖傳世。

留有詩句(不能說,不然劇透了)。

四子王渙之

王渙之,字子高。善行、草書。此人字不錯,但除了書法外沒什麼名氣。隻知其參加過蘭亭集會,有詩一首(不能說,不然劇透了)。

五子王徽之

王徽之,字子猷,善行書,世傳書帖有《承嫂病不減帖》、《新月帖》等,也曾參與蘭亭集會,有詩二首(不能說,不然劇透了)。

官當得很大,但生性高傲,十分放縱,常懈怠公務,後來索性辭官,住在山陰(今浙江省紹興市一部分)。

ps:紹興是會稽+山陰合體,民國時期改的。

不過這家夥很有自知之明,最後善終。

六子王操之

王操之,字子重,工草、隸書,有《舊京帖》等書帖傳世。官當得不錯,但沒有參加過蘭亭集會。

老婆賀氏(賀氏祖父為司空賀循),有王宣之、王慧之二子。

總的說來混得比較中庸,史書上說此人生性豁達,膽子挺大。

幼子王獻之

王獻之,字子敬,小名官奴,王羲之第七子。

曆任揚州主簿、秘書郎、衛將軍長史、建威將軍、吳興太守,官至中書令,人稱“王大令”,這是王羲之最有出息的兒子。

他自幼隨父學書法(他們一家都是一樣),以行、草知名,與其父王羲之並稱為“二王”。

其書法被評價為“得王羲之之源”,也就是說王獻之繼承了其父親書法藝術中最具有本質性、根本性的內容,是最高的評價。

可以理解為得到王羲之真傳。

王羲之諸子唯有王獻之能達到與父親並肩的水平,隻是由於唐太宗並不十分欣賞其作品,使得他的作品在唐代之後未能像其父親那樣有大量留存。

獨女王孟薑

這可是本書的重要人物了。

曆史上嫁劉瑾(不是明朝那個太監,反正是個名士),生女劉淑珍,劉淑珍嫁謝瑍,生謝靈運。

從這點上說,王孟薑比她那些哥哥都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