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不勝而勝(1 / 3)

“回去吧,再長的路,也是會走完的,離陽城遠了,我還不放心你們回去呢,這兵荒馬亂的。”

趙川拍拍謝道韞和王孟薑的手,示意對方不要再繼續跟著大軍的隊伍了。

他們已經在陽城完成了整編,現在接到了桓溫的“調令”,自然是順著對方的心思,前去“接管”洛陽。至於對方會有什麼陰謀,那隻能是見招拆招了。

誰讓胳膊不夠粗呢?崴不過大腿的話,隻能鬥智不能鬥力。

“兩位姐姐,我會看好郎君,絕不再讓其他女人靠近他,你們就放心吧。”

長安君信心滿滿的說道,她輪流跟二女擁抱了一下,揮手告別,她依依不舍的說道:“我們不久之後就會在洛陽相見的,兩位姐姐快回去吧。”

千言萬語,都不知道從何說起,眼淚昨夜已經流幹了,謝道韞跟王孟薑隻能眼睜睜的看著趙川帶著麾下大軍離開陽城,北上洛陽。

離別是暫時的,他們終究會在洛陽團聚,然後一起去麵對所麵臨的一切,無論是榮耀還是危機。

這一次趙川麾下大軍不走小路,而是走的晉國官道,預計到達的時間會很早,而且一路上都是處於桓溫北伐大軍的控製之下,發生意外的可能性極小,除非是跟桓溫翻臉。

“川哥哥說得對,胡人早已不是百年前的胡人了。抱殘守缺,真的很要不得。”

王孟薑歎息了一聲,明眸皓齒的長安君給了她很大的衝擊,她們印象中的野蠻人,早已不是茹毛飲血了。

此時入主中原的胡人,不僅不排斥漢化,而且很向往,甚至可以用趨之若鶩來形容。

曆史上,苻堅等人的儒學水平,跟江左大儒比起來,絲毫不落下風。

當然,一種矛盾緩和之後,伴隨的是另一種矛盾的激化,胡人漢化之後的野心,也會變得極大,產生那種“寇可往,我亦可往”的錯覺,問鼎天下,成為觸手可及的事情。

漢人天子被拉下神壇,九五之尊的位置,變成了人人可以覬覦的東西。

鮮卑慕容氏以前,即使是後趙石虎,也不敢稱帝,仍然奉晉國為正統。

因為他們知道自己是“胡人”,低人一等,那種自卑感是抹不去的。他們從來也沒能想象過自己可以一統天下。

但自慕容氏入主中原以來,就開始“洗白”之旅,也開始登基稱帝,儼然有席卷天下的誌向。

有個故事很能說明慕容氏的心態。

據史書記載,升平三年(359年),慕容俊夢見後趙武帝石虎咬他的臂膀,便掘開石虎的墳墓,尋找他的屍體,但沒有找到,於是懸賞百金搜求。

這大概也是出於做賊心虛。

然後鄴城的有個叫李菟的女子(當年的後趙宮女)知道下落,告訴了慕容俊。

於是慕容俊在鄴城郊外的東明觀下找到屍體。

然而屍體居然僵而不腐。(僵屍傳聞)

慕容俊踩著屍體罵道:“死胡人,竟敢嚇唬活天子!”

接著曆數石虎的殘暴罪行,又用鞭子抽打屍體,最後投進漳水之中,但屍體卻倚靠在橋柱邊而不漂走。

等到前秦滅掉了前燕,王猛為此殺掉李菟,將石虎的遺骸收拾起來安葬了,這件事才算畫上句號。

看到沒,慕容俊那時的心態,已然看不起石虎,認為石虎是個冥頑不靈的胡人,而自己是天子。

所謂天子,乃是儒家天人感應學說才有的,慕容俊儼然是將自己看作是“正統”,跟江左是並立的兩個國家,胡漢對立的色彩,其實在無形中減少。

昨夜謝道韞跟王孟薑發現趙川憂心忡忡的模樣,就詢問了他不開心的原因,趙川說出的那番理論,很是意味深長。

後世看來的胡人漢化,或許是好事,但對於這個時代江左世家的人來說,卻並不是這樣。胡人吸收了漢文化的養分,變得強大而有底蘊,最終孕育出超越胡漢之分的關隴集團。

而關隴集團創造了後來的大隋與大唐,將中國的封建成就推向了最高峰。

“回去吧,我還是繼續寫我的心學,郎君研究的那些東西我看了就頭大,那本書你拿著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