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風雲際會(1 / 3)

趙川帶著麾下大軍來到苑陵縣,斥候回報,鮮卑人在一條小河的對岸紮營列陣,跟自己正好隔著一條河,很顯然,這個交接地點,是經過精心挑選的。

一個雙方都能放心,也能保持對峙態勢的地方!

“別緊張,萬事有我。”

看到長安君麵色有些蒼白,趙川拍拍她的肩膀,指了指前麵那條小河對岸的大營。後者深吸一口氣,挽著趙川的胳膊,兩人來到這條河的岸邊。

河水不深,也不夠寬,冬天枯水期應該騎馬就能趟過,現在是夏天不太好說。這大概是滎陽水係某條幹流的支流,在趙川所在的後世,每個鄉每個縣幾乎都有這樣一條“母親河”。

這一段河流正好有一座古樸的石橋,看上去並不算結實,已經很有些年月。

它無法讓大部隊通過,但走幾十個人還是沒什麼問題。趙川心中感慨,這個慕容恪,做事的分寸拿捏到了巔峰造極的地步。

河對岸是密密麻麻的鮮卑步卒和鮮卑輕騎混搭的組合,數量大概幾千人的樣子。

為了不刺激桓溫,慕容恪也非常克製,僅僅帶了能自保的軍隊過來,人數看上去跟趙川麾下的不相上下。

難怪桓溫這廝會讓自己做這種出力不討好的事情呢!

看上去,這位慕容恪,不像是個好對付的啊!

趙川看著對方那邊嚴整的軍容,有點明白了桓溫這個梟雄的想法。

雖然暫時停戰,但還是彼此敵對,慕容恪現在也是名聲在外,乃是當年連冉閔都能擊敗的人物,跟這樣的人打交道,那得打起十二分精神才行!

帶的人多了,顯得膽怯。

帶的人少了,又擔心對方真的耍詐。

這種事情不好辦,所謂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就是這個道理,桓溫決定眼不見心不煩,幹脆就不來!

派個非嫡係的過來,無論氣勢上落於下風也好,或者惹出什麼亂子也好,到時候都有人可以背鍋,豈不美哉?

“一個兩個的,全都不是省油的燈啊!”

趙川看到疑似慕容恪的人站在橋上看風景,身邊兩個魁梧的鮮卑武士警惕的守在身旁,離得比較遠。

對方似乎並不怎麼忌憚自己,可以說是光明磊落,亦可說是覺得自己人畜無害,根本沒看在眼裏。

此人往那裏一站,就不怒自威,像座山一樣,難以撼動,這就是傳說中的氣場麼?

似乎無需介紹,對岸那麼多人馬,一眼就能認出,這個人就是慕容恪,不會是別人。

疑似慕容恪的男子,身高很是駭人,隻怕已經超過一米八五,明顯比趙川高大半個頭,劍眉虎目,國字臉不苟言笑,卻不讓人覺得陰沉可怕。

很像是趙川後世思想品德老師(係主任之流)的高配版。

趙川心中暗想,任你牛逼哄哄,第一代“震天雷”現在還有點庫存,我扔一發過去,是不是世上再無慕容恪?

清代《四庫全書》中《選鐫石堂險勝遺集》對慕容恪這個人有著非常高的評價,書中這樣形容東晉時的情況:

“當時人才南有謝安,北有慕容恪,西有王猛。較其分數,玄恭其賢矣,安石善處轇轕之際,富貴之心薄而家世清虛,無能遠猷。王景略幹將吳鉤薄於德矣。玄恭才優而心正,獨不能力主。”

玄恭(慕容恪表字),就是指的慕容恪,對其極為推崇,認為他心智,品格,能力,無一不是上上之選。

小事不糊塗謂之“能”,大事不糊塗謂之“賢”,這是中國古代判斷人才的標準,嗯,標準之一。

趙川覺得,少了這一位能居中調和各方矛盾的核心人物,朝著封建專製過渡的慕容燕國,隻怕立馬會四分五裂!

做掉慕容燕國的機會就在眼前,要不要下手?

趙川不是聖母,更沒想過拉攏慕容恪,他隻是在猶豫有些事情該不該做,做了有沒有好處。

這樣做值得麼?沒了慕容恪的保護,慕容垂也難以自保,勢必短時間內跟可足渾太後火並。

然後桓溫就會順利滅掉燕國,得到的資源,再一路向西破潼關,估計關中苻家也扛不住,到時候篡位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那個時候,自己何去何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