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1章 忽如一夜寒風來(1 / 3)

“鐺!鐺!鐺!鐺!鐺!”之音單純而刺耳。

一陣又一陣敲鍾的聲音,響徹建康城,就連城外的一些地方都能聽到,這已經是多久沒發生的事情了?

幾年前的天師道叛亂,台城被圍困,聲勢浩大!

然而台城旁邊的鍾鼓樓,都沒有這樣敲過鍾。而上次鍾聲響起……還是先皇駕崩之時,也就是褚蒜子的丈夫,晉康帝司馬嶽病死的時候,才敲響過的。

城內的朝廷重臣,如尚書仆射周閔,如尚書郎(官小權大)孫綽,無不心中大駭。至於某些世家的所謂“肉食者”,則是露出意味深長的笑意。

該來的,最終還是來了,沒有一點點意外。

台城宮門大開,像是一頭張開嘴的猛獸。宮門內是桓溫的親軍,身穿黑色的盔甲,披堅執銳全副武裝,將皇宮圍得裏三層外三層,每個進入的大臣都要交出佩劍才能入內。

年紀大一點的朝臣,都會從這與上次皇帝駕崩不同的細節當中,揣摩出一些讓人心悸的東西來。

不僅如此,桓溫麾下的軍隊已經控製了建康城的六個城門,收編控製了城衛軍。

並在秦淮河,朱雀橋,玄武湖等地設下關卡,並有小舟在水道上來回巡視。

就連城北的長江江麵也被封鎖,固然一葉扁舟難以捕捉,但大船和船隊是無法逃過登船查驗的。

幾乎是一夜之間,氣氛就變得這樣詭異而緊張。

就算是建康城的一個乞兒,估計現在也看明白了。

這已經很久沒變的天空,現在終於要變色了,至於變成什麼顏色,那還不太好說。

顯陽宮的龍椅上,坐著一個三歲孩童,穿著趕製的“龍袍”,幾乎像個鬥篷一樣,將其罩在裏麵,連手腳都看不見,看上去很是滑稽。

這孩子大概是被嚇傻了,也不哭鬧,隻是目光呆滯的坐在龍椅上一言不發,他身後是個嚇得牙齒打顫的奶媽,雙手不斷攪在一起,用以掩飾心中的不安,強作鎮定。

乳臭未幹,話都說不清楚的小兒,都被拉出來當遮羞布了,這晉國,是要亡了麼?

眼前這一幕看上去荒謬可笑,但大殿內的朝臣,絕大多數都笑不出來。

曹氏代劉也就百年前的事情,三馬同槽(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更是相去不遠。

主少國疑,權臣勢大,又無實力派太後家族在背後掌舵,中樞真的壓得住權臣麼?

桓溫是什麼心思,雖然跟當年的司馬昭比還差點,但也快要到路人皆知的地步。

這新朝的官,可不好做呀!

“先帝司馬聃爆薨,無遺詔。

太子司馬軒與皇後王穆之死於嘩變亂軍之中,先帝無其他子嗣,但國不可一日無君。

司馬曜乃皇叔司馬昱之後,司馬昱乃元帝(司馬睿)幼子,司馬曜乃元帝之孫,與先帝(司馬聃)係出同源,族譜可鑒。

今立司馬曜為帝,廢年號升平,改為寧康。

封桓溫,孫綽,王坦之,周閔四位為輔政大臣。桓溫為首輔,輔佐幼帝打理朝政,欽此。

這份信息量巨大的詔書念完了,仿佛在沉悶的池塘當中落下一塊巨石一般,引得朝臣們議論紛紛。

首先,這詔書是要褚蒜子出手,才具有“合法性”,但褚蒜子現在不知所蹤,那麼,詔書是誰寫的呢?

很多大臣都不動聲色的打量著桓溫,尼瑪,這算是矯詔吧?

隻是不能明說,畢竟,桓溫可以算是司馬家的女婿,值此危難之際,他出手也還說得過去,畢竟司馬家算他嶽家不是麼?

但……後世的史書會怎麼寫今日一幕,又會怎麼評價在場朝臣呢?很多人的心思都百轉千回,五味雜陳。

事情已經到了這一步,多說無益,還是先看看,會在其中撈到什麼好處先。

站在顯眼位置的桓溫麵色平靜中偶爾帶著一絲微笑。

王坦之麵無表情,但時不時一絲憂鬱閃過眉頭。他那不成器的兒子王國寶,硬是要娶謝道韞,人家不鳥他,結果娶了謝安的養女……現在可好,陳郡謝氏情況不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