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瑟瑟發抖的小兒,一個倉皇失措的婦人,還是通體黝黑,宛若昆侖奴。實在是不敢相信,他們居然是偌大晉國名義上的最高統治者。
這個婦人叫李陵容。
李陵容出身低微卑賤,司馬昱為會稽王時,李陵容是會稽王宮中的宮女,比她身份還低的女人,當真是不多見。
司馬昱當時生有五個兒子,其中三子,司馬俞生、司馬朱生、司馬天流皆夭折。
自從世子司馬道生遭到廢黜,臨川獻王司馬鬱過早去世,從此以後,司馬昱眾姬妾將近十年沒有身孕。
結果後來李陵容懷上了司馬曜,母以子貴。
不過不可諱言的是,李陵容雖然運氣極好,但她的模樣實在是拿不出手,年紀輕輕卻連半老徐娘的褚蒜子都不如。特別是皮膚黝黑,私下裏被人稱為昆侖奴。
此刻龍椅上的兩位,看上去非常滑稽,當的起沐猴而冠四個字。朝臣們都在心中嘲笑這兩個倒黴蛋,估計...他們也隻是桓溫的墊腳石而已。
建康城顯陽宮裏名義上的主人,是如此上不得台麵,不知道司馬家的先人會作何感想。反正屈辱的事情接二連三,也不在乎多這一件了。
想起明**人,氣質渾然天成的王穆之,想起剛毅娟秀的褚蒜子,桓溫暗暗歎了口氣,這司馬昱家的這對母子,當真是爛泥扶不上牆。
別的不說,光看像也太差了。
一天的朝會結束,桓溫帶著群臣下朝,他這個權臣,一手遮天不假,但還真是當得不省心。
一件又一件糟心的事情,謝家的曖昧表態,洛陽的“偽朝廷”風生水起,各大世家的暗暗抵製,都讓他渾身不舒坦。
桓溫是人不是神,他也會有獨木難支的時候。
謀主郗超也不在身邊,很多重要決定,都必須親力親為,其心力交瘁,難以盡述。
“丞相,郗超司馬回來了。”
桓溫正在回府的路上,遇到一身戎裝的大將上前彙報軍情,正是他的得力手下周撫。
周撫,字道和,汝南安城人。曆史上和這一世都是東晉名將,梁州刺史周訪之子。曆經多個皇帝,堪稱是幾朝元老。
此人為人剛強有毅力,繼承乃父之風,承襲尋陽縣侯的爵位,拜鷹揚將軍、武昌太守,曾經參與王敦叛亂,年紀大,資格老。
王敦敗亡後,王導引薦再度入仕,出鎮襄陽,不過不幸的是,他中了後趙郭敬循環浴馬計被迫退兵,於是被免官。
鹹和初年,再次被王導起用,跟著溫嶠平定蘇峻之亂,一雪前恥,聲名鵲起。
桓溫征蜀時,他為副將,鎮守彭模,擊破蜀地餘寇、叛亂,表現穩健。
此後周撫一直是桓溫心腹,幫忙鎮蜀三十年,威名遠播,蜀地安定,他官至鎮西將軍、益州刺史,封建成公。
為什麼一直鎮守蜀地的周撫會出現在建康呢?
這很好理解,還不是因為桓溫感覺快要鎮不住揚州的場子,需要得力臂助!
周撫年紀比桓溫還大二十多歲,又會打仗,又曆經好幾任皇帝。就算混資曆,也能封候拜將了,為何他還混的這麼慘呢?
甘居人下的原因......不過是好幾次重要的站隊都站錯了而已。
“道和,今日起,你不必待在建康了。”桓溫麵無表情的說道。
周撫心中一驚,以為自己跟從前一樣,再度被“閑置”,有些惶恐不安。
看到周撫麵色略帶尷尬,桓溫哈哈大笑道:“道和多慮了。揚州戰略要地,隻有老成持重的人才能鎮守。
周閔屍位素餐不堪重用,隻有你能勝任。”
周閔是文臣帶兵,素來穩當,本來是個鎮守一方的好人選,隻是他並非桓溫嫡係,反而跟王羲之等人走得很近。沒辦法,桓溫一手遮天,隻能“委屈”周閔一下咯。
周撫大喜,拱手謝道:“末將一定不負丞相所托。”
“去吧,我獨自回府就行。”
周撫轉身就走,明知道桓溫趕回去是見郗超的,心裏卻並無嫉妒之心。
他早就明白,人和人本來就是不同的,並非是年紀越大,資曆越老就越受寵。
郗超對於桓溫來說,是不可或缺的,也是不可替代的,二人的關係也遠遠超過所謂的“君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