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青光眼睫狀體炎綜合征

青光眼睫狀體炎綜合征也簡稱為青-睫綜合征,此病兼有眼壓增高和睫狀體炎症兩者的特點,屬於繼發性開角青光眼之列。

此病好發於20~50歲的中青年人,除個別有雙眼發病外,多為單眼患病,呈同一側眼反複性發作,約每月至每年發作一次,每次發病持續時間自2天~2個月不等。

發作時呈急性發病,眼部輕微充血發紅,角膜輕度水腫,前房深度大多正常,瞳孔擴大輕微或不甚明顯,對光反射靈敏存在,裂隙燈檢查可見前房水中少量浮遊細胞,角膜後有為數不多的灰白色沉著物,此為典型的睫狀體炎的表現,同時眼壓中度增高,約6.70千帕(50毫米汞柱)左右,表現為急性發生的開角青光眼。雖然有睫狀體炎,又有青光眼,但是,病人的症狀卻不成比例地輕微,多有輕度視力模糊、虹視、頭痛、眼脹和惡心,一般曆經2周後可逐漸自行緩解而愈,進入緩解期或間歇期,此時角膜後沉著物完全吸收,炎症消退,眼壓降低至正常範圍,眼部檢查一切正常,視神經乳頭不發生萎縮或病理性凹陷,視野沒有受損。雖經多年反複頻繁發作,視功能可絲毫不受損害,無怪乎有人稱其為良性的青光眼,為一特殊類型的青光眼。當然,有一小部分病人同時伴有雙眼原發性開角青光眼者可因此而損害視功能則作別論。

本病的發生原因尚不明了。

在發作時,可行藥物治療。

針對眼壓增高,可全身口服醋氮酰胺,每天2~3次,每次0.25克。眼部滴用0.5%噻嗎心安或0.1%地匹福林眼藥水,每天2次。針對睫狀體的炎症,可口服非甾體消炎藥,如消炎痛和芬必得等藥物,亦可服用潑尼鬆,眼部滴用可的鬆、氟美鬆眼藥水和弱作用的睫狀肌麻痹劑,如後馬托品或米多林等。經過藥物治療,大多很快得以緩解。本病不宜手術治療,即使手術,無助於複發的防止,除非同時伴有眼壓難以控製的開角青光眼。

68.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是由於眼部或全身性疾病引起虹膜上形成新生血管,由此發展為青光眼,屬繼發性閉角青光眼。引起虹膜新生血管形成的眼部疾病有視網膜中央靜脈阻塞、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色素膜炎、視網膜中央動脈阻塞等,而以前二者為最常見,各約占30%以上。

虹膜新生血管的形成緣於視網膜發生了大片的血管閉塞區,視網膜內層供氧不足,產生一種叫做血管形成因子的物質,此物質從眼的後部擴散至眼前部,虹膜受到此因子的刺激而生成纖維血管膜。此膜由虹膜延伸至前房角,並覆蓋於小梁網的表麵。此時的前房角雖然依然開放,然而,已不可避免地增大了房水流出的阻力,眼壓增高,此時屬開角青光眼。以後,纖維血管膜發生收縮,形成虹膜周邊前粘連,前房角完全關閉,眼壓更為增高,此時已轉為閉角青光眼。由於虹膜上的新生血管管壁薄而脆,極易發生血管破裂,血液留存於前房內,所以,舊稱出血性青光眼。

虹膜新生血管的形成過程可分為3個階段:①在虹膜及房角的表麵開始形成纖細的、不易被發現的新生血管;②新生血管相互融合成網、成片,前房角保持開放,一小部分可突然發生眼壓增高,25%發生自發性前房出血;③纖維血管膜收縮,前房角閉塞,眼壓顯著增高。

此型青光眼的發病特點為在原有眼病的基礎上,視力受到雙重的損害,視功能很差,即使眼壓得以控製,亦難以恢複較好的視力;另外,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對抗青光眼的藥物以及通常的抗青光眼濾過性手術均無良好的治療反應,頑固的眼壓增高,疼痛症狀難以忍受,以致不得不摘除病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