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大嫂家的阿蓮比我家的阿碧還要大上一歲,為何入了宮見了楊嬪娘娘,沒有為自己的阿蓮謀個好親事,卻要把我家阿碧送到那樣的人家,那樣的地方?我夫君當年做了戶部尚書,可不是這樣提攜大哥的!”劉氏哭著說道。
“哎喲,弟妹,話不是這樣說的。喬將軍那樣的人家,咱們這樣的人家還算是高攀了不是,我倒是有心讓阿蓮去攀上喬家這門好親事,可是楊嬪娘娘不是沒有看上嗎?也是阿碧有福氣,不然二弟不在了,一般的好人家也不輕易看上阿碧不是?”尖銳的女聲由遠而近。
林家大房的楊氏和林正殷也匆匆趕了過來,他們怕老二家的再鬧事,傳到外麵去,會影響兒子的前程。雖然現在街上傳的依舊不好聽,但是可不能家裏鬧事,再給外麵的市井小民添了談資了。
“大嫂,你不是常說阿蓮比阿碧好多了嗎?宮裏的楊嬪娘娘一直很賞識阿蓮,怎麼現在又說你的族姐沒有瞧上阿蓮,這話誰信?”見到大房的人來了,劉氏心裏的火氣一下子就上來了。想和宮裏正受寵的族姐拉近關係,卻舍不得自己的孩子,倒是不心疼別人的孩子,她劉雨欣的孩子就這麼輕易被這樣的一家人給犧牲掉嗎?
“老二家的,懿旨下了,多說無益,老大家的,你去道個歉,這事怪你們太心急了!”林老太爺發了話。
大房的楊氏撇撇嘴,走到林老太太和劉氏麵前,微微欠了身子,“對不住了,弟妹。我隻是進了宮,沒有想到楊嬪娘娘一下子就想到林家還有正待字閨中沒有定親的阿碧,早知道,就不該進宮的。”
“大嫂,公公說得對,事情已經出了,多說無益,不過陛下既然聽了楊嬪娘娘的建議,要讓我家的可憐孩子去莽荒之地,我也認了,隻是她一個十六歲的女兒家,聽陛下的命令,恐怕還要監視著喬家,這本來就不得喬家人的歡心,若是沒有家裏人的幫助,隻怕日後的生活艱難,大嫂,是不是應該表示些什麼?”
她劉雨欣也是官宦家出生,喬家常年駐紮邊境,手握十萬兵權,怎麼會不忌憚,這次派京城大家閨秀去聯姻,不過是聽說喬家可能要和西北趙將軍家聯姻,而倉促做出的決定。自古功高震主,她的女兒來自陛下這邊,對於喬家來說,本來就有疙瘩,她不能抗旨,隻能盡最大能力讓女兒自保了。
“這······”
“這是自然,弟妹放心,二弟不在了,阿碧是我的侄女,嫁妝上是絕對不會虧待了侄女的。”見自家夫人遲疑,林正殷立刻說道。他明白了劉氏的意思,不過是想多要嫁妝罷了,隻要這件事成了,楊嬪娘娘高興,兒子的前途光明,多少銀子賺不回來?
“京裏世家嫁女的,公中的嫁妝一般在三千兩銀子左右,皇家國公府的就另當別提了。這次是委屈了老二家的,我做主,這嫁妝公中出一萬五千兩銀子,也沒有超過皇室嫁公主的規格。”老太太說道,好歹阿碧也是老二唯一的孩子,雖說女大不中留,可是這樣的遠嫁也是心疼啊。
“婆婆,一萬······一萬五千兩!這也太多了吧!”這老太太糊塗了嗎?府裏自從老二家的走了,便沒有什麼大的收入了,自己的夫君不怎麼成器,在清水衙門做個六品小閑官,俸祿少,根本沒什麼油水,府裏的莊子每年收入也就一兩多兩,府裏一年的用度算下來,根本就不剩什麼,這一萬五千兩是府裏多年積蓄,都給二房的臭丫頭,自己的女兒還剩下什麼?還有兒子的前程,也要銀子謀劃啊!楊氏急了。
“大嫂,這一萬多兩也差不多都是夫君在世時皇上賞的東西或是別人孝敬剩下來的,給阿碧也不過分吧!”劉氏語氣淒淒地說道。林正陽弱冠中狀元,先後外放富裕之地,後來又補了戶部尚書的肥缺,雖然他為人正直,但是官場規則在,也不免會有一些油水,這些年府裏的花費用的大都是夫君的錢,這些人心安理得的用著夫君賺來的銀子,還算計著他的女兒,簡直是豬油蒙了心。劉氏今日一鬧,就是不想讓大房用那些銀子給自家人謀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