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七歲的小女兒,就躺在她用手撐起的安全空間裏。
救援人員大驚,他們賣力地搬移周圍的石塊,希望盡快解救這對母女。但是石塊那麼多、那麼重,他們始終無法快速到達她們身邊。
媒體記者到這兒拍下畫麵,救援人員一邊哭、一邊挖,辛苦的母親則苦撐著、等待著……看著電視上的畫麵和報紙上的圖片,土耳其人都心酸得掉下淚來。
更多的人紛紛放下手邊的工作投入救援行動。
救援行動從白天進行到深夜。終於,一名高大的救援人員夠著了小女孩子,將她拉了出來,但是……她已氣絕多時。
母親急切地問:“我的女兒還活著嗎?”
以為女兒還活著,是她苦撐兩天唯一的理由和希望。
這名救援人員終於受不了了,他放聲大哭:“對,她還活著,我們現在要把她送到醫院急救,然後也要把你送過去!”
他知道,如果母親聽到女兒已死去,必定失去求生的意誌,鬆手讓土石壓死自己,所以騙了她。
母親疲憊地笑了,隨後,她也被救出送到醫院,她的雙手一直僵直無法彎曲。
第二天,土耳其許多報紙上都有一幅她用手撐地的照片,標題是:《這就是母愛》。
導遊說:“我是個不輕易動感情的人,但是看到這篇報道,我哭了。以後每次帶團經過這兒,我都會講這個故事。”
其實不隻他哭了,在車上的我們,也哭了……
讀了這個故事,有誰會不為那個偉大的母親而感動流淚呢?救女兒的信念讓她在沉重的石塊下苦撐兩天,那是怎樣的堅定和執著啊!母愛的最強音,就在這樣生死的抉擇中奏響。
媽媽
◆文/佚名
一天晚上,我到朋友家去串門。我們坐在沙發上,天南海北地閑聊起來。突然房門大開,我那位朋友的小兒子站在門口。哭喊著:“媽媽!媽媽!……”
“媽媽不在,”朋友從沙發上站了起來,“媽媽上班去了,你怎麼啦?摔了一跤?自己摔的是不是?那還哭什麼。”他給兒子擦幹眼淚說:“好啦,玩去吧!”
兒子走後,朋友抱怨開了:“總是這樣一張嘴就是媽媽、媽媽的喊,你知道,有時我心裏真不好受。好像我不如妻子疼愛他,好像我們這些當父親的除了處罰孩子什麼也不會幹。其實我常常給他買玩具,疼愛他……你說,為什麼小孩兒都這樣?”我聳聳肩說,如果家裏沒有母親,那孩子肯定就叫爸爸了。“沒錯兒!”我的朋友深表讚同,“就拿我來說吧,從小沒有母親,所以我向來隻叫爸爸。”我正要告辭,朋友的妻子下班回家了。他的小兒子就像被魔杖一指,飛跑到母親麵前,訴說他剛才怎麼摔了跤,摔得多麼疼,又怎麼哭了。母親又是摩挲他的頭,又是吹他摔疼的地方,還不住地親吻他。
我那朋友皺著眉頭看著母子倆,嘲諷道:“真夠黏糊的,簡直沒完沒了……”沒過兩天,我那位朋友幹活時從腳手架上摔了下來。我們把他抬到工棚,並且叫來了急救車。他在昏迷中嘴裏隻是不住地念著:“媽媽……”
讀了這個故事,忽然感覺受了傷也是一種幸福,可以不住地叫著“媽媽”,享受媽媽給予的關懷,那麼溫暖、細膩。與父親的愛不同,母親永遠是我們撒嬌的對象,為我們撫平傷痛。
偉大的母愛,永恒的雕塑
◆文/佚名
一對登山運動員夫婦,為了慶祝兒子一周歲生日,他們決定背著兒子登上五千米的雪山。
他們挑選了一個陽光燦爛的好日子,一切準備就緒之後就踏上了旅程。剛開始時天氣如預報中的那樣,太陽當空,沒有風,沒有半片雲彩。夫婦倆帶著孩子很輕鬆地就登上了三千米的高度。
就在他們稍作休息準備向新高度進發時,風雲突起,一瞬間,狂風大作,雪花飛舞,氣溫陡降至零下三四十度。最要命的是,由於他們完全相信天氣預報,從而忽略了攜帶至關重要的定位儀。風勢太大,能見度不足一米,上或下都意味著危險甚至死亡。兩人無奈,緊急之中找到一處山洞,暫避風雪。
氣溫繼續下降,妻子懷中的孩子被凍得嘴唇發紫,最主要的是他要吃奶。要知道在如此低溫的環境下,任何一寸裸露在外的皮膚都會導致體溫迅速降低,時間一長就會有生命危險。怎麼辦?孩子的哭聲越來越弱,他很快就會因為缺少食物而被凍餓致死。丈夫製止了妻子屢次要喂奶的要求,他不能眼睜睜地看著妻子凍死。然而,如果不給孩子喂奶,孩子就會很快死去。妻子哀求丈夫:“就喂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