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德七年(公元624年)冬天的某夜,古老的長安城人跡已疏。此時李淵的心腹故舊、工部尚書、位尊應國公的武士彠的府第裏卻燈火通明,丫鬟們一個個屏著聲息、邁著匆匆步履往來穿梭忙碌著。年近五十的武上彠正在廳堂裏走來走去,內室女人的呻吟傳到他的耳鼓裏,讓他有點焦躁不安。過了好一會兒,他終於聽到了“哇”的嬰兒啼哭。
“生了,生了,恭喜大人,夫人生了位千金小姐。”一個丫環向尚書道喜。
“好好侍候夫人!”武士彠說話有些急促,這毛病是當年在寒冷的冬天隨高祖征戰的時候落下的。他吩咐了一聲,忙趨進內室去看望夫人和新生兒。武士彠對小他二十多歲的後妻楊氏寵愛備至。
楊氏此時正疲憊地躺在床上,一見老爺進來,想支撐著坐起來。武士彠忙扶住夫人的肩膀,說:“快躺下,夫人,小心別凍著。”這時養娘早已把嬰兒抱過來給老爺瞧。隻見女兒放聲啼哭,小腳丫使勁地蹬著,健康而有活力。
“夫人你看,這又高又直的鼻梁長得多像夫人啦。”武士彠喜出望外的說,老年得女,心中十分暢快。楊氏沒搭話,眼睛裏卻泛起兩顆淚珠。看來她對女兒的出世並不怎麼高興。她想生個兒子。武士彠有了四個子女,前妻相裏氏生三子,幼子夭亡。元慶、元爽已長大成人。相裏氏病亡後,由高祖李淵做媒桂陽公主主婚娶前朝隋煬帝堂弟、曾任納言的楊達女兒為續弦。楊氏入武家後,生有一女已四歲,就是後來被高宗所封的韓國夫人。由於武家族人輕視楊氏家道中落,丈夫前妻之子元慶、元爽不服管教,楊氏很希望給武家生個兒子,將來可以繼承父爵,自己以後有個依靠。但命運偏與她過不去,這一胎又生了一個女兒,因此不喜反憂。武士覆理解夫人的心情,勸慰一番,楊氏的心情稍稍寬解。
武家的二女兒出生的時候,長安城並沒有出現一點奇顯異兆,隻是天氣比往年寒冷。次日早朝,武士彠添女的消息也並沒有引起六部同僚和下屬們的太大的興趣,大家隻是敷衍稱賀一番,向武尚書討湯餅喜宴。他們的注意力都放在唐室的一場要來的風暴上去了。這就是高祖幾個虎兒龍子勾心鬥角的事。對朝中官員們來說,這不隻是皇室家事,而是關係到每個人命運的大事。因此,這方麵的蛛絲馬跡他們都很敏感,根本不會關心武家的柔弱女嬰的誕生。如果他們有預感的話,也許就不會這樣等閑視之了。
楊氏對女兒的出生不那麼高興,因此也沒有給她取名,根據大女兒的稱呼“大囡”,就把這個女兒叫做二囡。後來她入宮,被太宗賜名“媚娘”,因此才有了武媚娘的稱呼。她死後被尊為“則天大聖皇帝”和“則天大聖皇後”,因此史上以尊號作為她的名字,稱她為武則天。另外,她還自創名字為“曌”,讀音為“照”,取“日月懸空,普照大地”之深義,因此也叫武曌。但這一名字沒有武則天這個名字那樣被普遍使用。武則天出生後僅幾個月,其父親武士彠就被外調揚州任職。楊氏母女則留在長安平康坊府邸。在這裏,武則天長到兩歲,才隨父母赴揚州。
隋唐改朝換代,是男人們野心最容易騷動的時節,龍虎之才信手拈來。武士彠在其中是平平之人,本不值得注意。如果不是女兒後來當了皇帝,他死後得以追封皇帝,唐代的史書會把他一筆帶過。魏晉以來的風氣,在政治上的地位高低主要取決於門第。出身於官僚世家大族,憑門第就可以平步青雲,位至公卿,曆代以來形成了“公門有公,卿門有卿”的惡性循環。出身低微的地主和商人被稱為寒門庶族,庶族子弟不論才德高下,年及而立也隻能試作小吏,升遷很難。或因軍功得獲顯位,仍然很自卑,想方設法攀附高門。隋唐以來,雖然士族勢力已逐漸衰落,庶門寒士上升的渠道增多,但門第之風仍很濃烈。武士彠就是一位出身低微的寒士。
武士彠本並州文水人。祖父武儉,任北周文昌王谘議參軍。父武華,官至隋東郡丞。武士彠兄弟四人,他排行第四。長兄上稜,從小在家鄉務農,勤於耕耘,後來雖然做了司農少卿,仍常常主持京城皇家苑囿的稼穡之事。二兄士讓,事跡不顯。三兄士逸,行伍出身,立有戰功,最後官至韶州刺史。
武士彠善於經商,又喜與人交結。在他年輕不得誌時,曾以販賣木材為生,並由此而發家致富。《太原史跡》曾記載了他發家的過程,說:武士彠早年曾與同鄉人許文寶賣木材為生,常聚集木材數萬根,一天忽然變成蔥蘢茂密的樹林,因而暴富。其實,他經營木材之所以時來運轉,是恰值隋朝末年,窮奢極欲的隋煬帝大興土木,廣建宮殿,給木材商武士彠帶來了發財致富的機遇。因此不幾年便成為遐邇聞名的暴發戶。
但是,武士彠並不滿足於經商,他還想躋身於仕途。公元611年隋煬帝為了遠征遼東,向各地征兵。武士彠以為是晉身的機會,遂應征人伍,被任命為河北道總管府騎司參軍。在此時期,他“討論兵法,商榷將卒,上自黃帝,下迄有隋,考其謀略機權,稽其成敗得失”。遂成兵書一部,名曰《古今典要》,凡三十卷。公元613年,隋煬帝再征遼東。正當隋軍猛攻遼東城,遼東城指日可下時,隋禮部尚書楊玄感在黎陽叛亂。亂軍迅速包圍了洛陽,官兵頻戰不利,城內官兵惶恐不安。此時,武士彠正在城中,他向留守樊子蓋出謀劃策,分析形勢,堅定了將士守城信心。不久,隋大軍趕到,迫使楊玄感釋圍西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