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自從討伐中原以來,大軍接連獲勝,心中非常高興。一天,派駐在魏國首都的間諜送來一份情報。情報說:自蜀兵大舉進攻以來,魏國君臣惶恐不安,城中軍民心神不寧。最近,魏主曹睿聽從太傅鍾繇的推薦,重新起用被趕回老家的司馬懿,命令司馬懿率南陽兵馬數十萬到首都與曹睿會齊,一同出兵,抵抗蜀軍的進攻。諸葛亮看了這份情報,心中頗為擔心,趕快考慮對策,準備將現有的軍馬進行調整。
諸葛亮正準備對軍力作新的部署,忽然,營外軍士報告:“鎮守永安的李嚴派他的兒子李豐來求見丞相,說有重大事情報告。”孔明一聽,吃了一驚。李嚴一直擔負著防守東吳的責任,忽然派兒子來,是不是東吳乘我大兵伐魏、國內空虛的時候來進攻西川?他立即下令:“快請李豐到大帳相見!”
不一會,李豐滿麵笑容地進了大帳,諸葛亮一看,不覺有點疑惑,問道:“你不隨父親鎮守永安宮(地名,在今四川省奉節境內),來到軍前,有什麼重要事情?”李豐道:“特地來為丞相道喜!”諸葛亮問:“有什麼喜?”李豐說:“丞相可還記得有一個叫孟達的人?”“記得!他原是蜀國大將,後來投降了魏國,聽說他一直心中不安,是不是孟達有什麼消息?”“正是!”李豐從容地說道,“當年孟達投降魏國,是迫不得已。孟達這個人,文武雙全,很有見識,曹丕在位時非常欣賞他,經常賞賜他金銀珍寶,和他同坐一輛車子出入,並封他為散騎常侍、新城(地名,在今湖北省)太守,鎮守上庸、金城(均在湖北境內)等地,負責魏國西南一帶防守重任。自從曹丕病死,曹睿即位後,朝中人嫉妒他,經常在曹睿麵前說他的壞話,孟達日夜不安,懷念故國。孟達經常對人說:‘我原來是蜀國人,現在落到流落外鄉的地步!’孟達連續寫了幾封信給我的父親,讓我父親轉告丞相,他想率兵馬回到故國。最近,我國進攻魏國,連連獲勝,他準備率領金城、新城、上庸三處兵馬起義,直搗洛陽,與我國大兵內外呼應。現有孟達的親筆書信在此,請丞相審閱。”
說完,李豐取出孟達的書信。諸葛亮聽了李豐的報告,又讀了孟達的書信,高興得笑逐顏開,道:“最近聽說曹睿重新起用司馬懿,發兵抗我,我正擔心不好對付,現在有孟達裏應外合,真是天助我成功!不過,司馬懿此人,足智多謀,孟達起義的事情千萬不可泄露消息,一旦讓司馬懿知道,孟達定死無疑,我要寫一封信,告訴孟達,千萬保密,不可讓司馬懿知道!”諸葛亮立即寫了一封信,交給孟達派來送信的使者,並讓他轉告孟達,要如何如何小心在意。
做完了這一切,諸葛亮便耐心地等待著孟達起義的消息。隻要孟達一發動,諸葛亮就立即行動,到時,保準大獲全勝。
孟達在新城靜等孔明回信,這一天終於看到送信的使者回來了。他接過諸葛亮的信一看,不覺失笑道:“人人都說諸葛亮心眼多,今天看來果然不錯,不過他也太膽小了!司馬懿有什麼好怕的!諸葛亮要我提防他,還不能把起義的事情和任何人商量,不商量怎能辦事?再說,即使司馬懿知道,他必然要請示魏主曹睿,從宛城到洛陽八百多裏,到新城一千二百多裏,等曹睿批準司馬懿之後,一往一返一個多月,我的準備工作早已做好,還怕他司馬懿不成!”於是,孟達一麵召集自己的部將申耽、申儀商量起義,一麵給諸葛亮回信,請他放心,隻管靜等起義勝利的消息好了!
司馬懿自接到曹睿的詔書後,立即率兵起程,途中,軍士報告:“金城守將申儀派心腹家人有重要軍情報告!”司馬懿立即命他到馬前回話,來人將孟達準備起兵造反的事情詳細說了一遍,遞上申儀的親筆書信,又遞上孟達外甥鄧賢和心腹大將李輔的告發書信,司馬懿看後,又驚又喜:驚的是諸葛亮兵出祁山,勢如破竹,皇上被迫親自出馬;如讓孟達造反成功,與諸葛亮裏應外合,我魏國必然大亂,洛陽、長安立即麵臨失守的危險!喜的是,幸虧皇上及時讓我司馬懿重新上任,我捉孟達可說是手到擒來。隻要捉了孟達,諸葛亮沒有了內應,兵勢受阻,要和我長期對峙,必然會因進攻不成而退兵,這真是我魏主的齊天洪福!
司馬師這時正在司馬懿身旁,說道:“父親,孟達造反,要立即除掉,事關軍機大計,請父親火速寫信報告皇上,請皇上下詔捉拿反賊!”司馬懿道:“我兒計劃得不夠周密,你想:如果現在向皇上報告,等待皇上答複後再去新城,那時一個月早就過去了。沒等我們趕到新城,隻怕洛陽已經被孟達困住了!我是一國的軍事統帥,遇到敵人、強盜、反賊,就要立即給予消滅,先消滅敵寇,然後再報告皇上,這是變通的靈活性,我兒今後要牢牢記住這個道理!”司馬師聽了父親的一番教導,不住地點頭,心想:“這下才算是大長了見識!”司馬懿又道:“我現在要雙管齊下,一麵要穩住孟達,讓他仍然蒙在鼓裏,不作防備,一麵加急行軍。從現在來看,要想穩住孟達,隻有一個辦法,送一封信給他,讓他準備軍馬,隨我去抵抗蜀兵,他必然認為我還信任他,就會從容不迫地做準備工作,我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突然攻到新城,打他個措手不及!”司馬師聽了父親的一番計劃,連連點頭,立即催促大軍:加速行軍,一天要走兩天的路,違令者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