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裏便極好。”
趙寒衣沒有動,隻是叫了婆子上來,把早已經在一旁候著的幾個清倌小戲叫了上來。
然後對寧氏說道。
“你喜歡哪兒出,讓她們清唱幾句,給您解解悶。”
“嗯,也好。”
寧氏入這些打扮得極幹淨的小戲的身後看了兩眼,見身後隻有兩個小丫頭手裏拿著樂器,一個手裏捧著一隻阮,一個手裏握著一把二胡,寧氏想了想,才道。
“那就唱一出《金玉樓》吧。”
《金玉樓》是一出十分熱鬧的戲,說得是一寒門舉子平步青雲,官至宰相,最後闔家安樂,子孫雙全的安樂戲。
那小戲穿了一身鑲黑邊的素色綢質白衣,腰間紮了一個黑綢的腰帶,臉上沒有畫妝,頭上挽了個如意髻,沒插簪子,隻有一隻烏木釵,極是清雅安靜的模樣,抬袖,張嘴,一個動作接著一個動作俱都是行雲流水一般的順暢和好看。
寧氏看著喜歡,趙寒衣卻隻是瞧了兩眼,便默不作聲的陪在一旁,偶爾聽上一兩句,其餘的時候,多是在怔著。
又過了有半盞茶的功夫,寧氏見日光正盛,那叢荷花此時正是沐在陽光裏,風此時也微微的起了,吹在翠湖的湖麵上,粼粼樣的作著畫一樣的漂亮,荷花和蘆葦此時也隨著風一處的擺著,微微的動,像是舞蹈著的美人。
“那邊我瞧著有點起風了,讓婆子緩緩的把船擺過去,咱們去瞧瞧。”
寧氏吩咐了一句以後,岸上伺候著的使船婆子忙上了船,撐了杆子,將畫舫徐徐的離了岸。
等畫舫都已經被荷花還有蘆葦繞住了少半個船身的時候,趙雨晴起了身,扯著寧氏的衣襟。
“奶奶,我想去摘兩朵蓮篷。”
寧氏拍了拍趙雨晴的手,又見船停得穩當,這才點頭允了。
“去吧,隻是不許淘氣,仔細著點知道嗎?”
“知道了。”
趙雨晴往甲板上走,趙寒衣不放心,也隨著妹妹出了船艙。
趙雨晴在船頭仔細的尋了半天,才尋了兩隻不大不小的蓮蓬,自己折了一個,另一隻卻不好折,折了兩折也沒折斷,趙寒衣在一旁看著,這時伸了手幫趙雨晴折了下來。
“哥哥,你幫我把那兩朵荷花也折了。”
指著離她稍遠一些的一片開得正好的荷花,趙雨晴笑著對趙寒衣說道。
“菀兒最喜歡半開不開的,回頭送她,她房時有隻美人觚,插在美人觚裏定是好看的。”
趙雨晴那裏自言自語,使喚著趙寒衣替她辦事。
趙寒衣略探了探身,將那兩朵荷花折了以後,交到趙雨晴的手裏,像是隨口的問了一句。
“郡主喜歡荷花?”
“嗯,沒有她不喜歡的,夏天的時候房裏要插荷花,秋天的時候,房裏要擺牡丹,冬天的時候房裏要有梅枝。”
“那春天呢?”
趙寒衣問了一句。
趙雨晴手裏拿著兩枝荷花,正在擺弄,隨口回了一句。
“蘭花,或者萱草。”
趙寒衣心裏暗自的記下,麵上卻沒帶出來半點,隻對妹妹說道。
“這裏終不安穩,回艙吧。”
趙雨晴得了自己想要的,轉身往艙裏走。
趙寒衣也轉身,此時他目光所及之處,正是觀雨台那極大的一塊台麵,遠遠的隻能隱隱的看到身著粉衣,頭戴金簪的林菀兒,手裏持著一杆魚杆,極閑適的坐在那裏,仿若如畫。
寧氏老太太到底是年歲大了,身子骨禁不起折騰,玩了這一會兒後,便有些乏了,便要回去倒著歇息。
趙寒衣早已經安排了小轎,候在岸上。
趙雨晴也有轎子,隻是,她不想坐,對寧氏嬌嬌的笑著求道。
“奶奶,我想走著回去,行嗎?”
寧氏看著趙雨晴今天帶著的丫環婆子都是極齊整的,便點頭應了。
趙雨晴不坐轎子,她身後兩個小姐自然也是不能拿大坐轎,所以,也就應聲的說自己也想走著回去。
趙寒衣點頭,又安排了一眾的婆子和丫環隨著。
“哥,你跟菀兒說,這大日頭的,她也在那裏犯傻,等到曬得黑了,可別哭鼻子了。”
“去吧。”
女孩子自然是怕曬黑了的,連個魚杆都不願意摸,趙雨晴不想,王世英和梁雅蘭更是對這種事情不感興趣,尤其是今天的日頭的確是盛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