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一代梟雄曹操(1)(1 / 2)

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瞞。出生於公元155年,沛國譙縣(今安徽毫縣)人,是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文學家。他十九歲被舉孝廉,後以“興義兵,誅暴亂”為旗幟,繼而“挾天子以令諸侯”,用武力剪滅了一個又一個強敵,幾度出生入死,最後一統北方,開創了魏國基業,對中國曆史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他的兒子曹丕篡漢後,追尊他為武帝,史稱魏武帝。陳壽稱讚他是“非常之人,超世之傑”。後來史學家則用“一代梟雄”四個字,高度概括了他一生的功過是非。

一代梟雄曹操,在青少年時期,有很多神奇的故事,本文輯其四則,以供讀者鑒賞。

一、奇才童子

曹操小時候十分聰明,有史說他是“過目成誦,不學自通”,但學習卻不刻苦。在學校,其他學生一天才能學會的課程,他兩個時辰就融會貫通了。再學下去,覺得無味,便常常私自溜出校外,去和其他孩童習武練箭,也玩飛鷹犬馬。恰巧,這位老師是個近視眼,別的同學又不敢告他的狀,所以很長時間沒被發現。每次測驗時,他總是成績優秀,而且有獨到見解。為此,老師常常表揚他專心聽講,勤奮好學。其他學生聽了私下發笑。就連曹操自己,見老師如此被他蒙在鼓裏,也是伸舌搔首,做個鬼臉,表情說不出是得意還是感到羞愧。後來,老師雖有發現,心中很不滿意,但也無話可說。

這一日,老師又要測驗了,但不見曹操,不由得發怒,想到,真是大膽,競連考試也不參加,這次非要抓他一個錯,好好教訓他一番不可,看他還有何話說。於是,老師便出去找他。當老師找到山下的一片樹林時,隻見曹操正指手畫腳組織一群孩子搞習武比賽。隻聽他對大家說:“今天比賽,都隻許揀最拿手的一招,誰的招高,誰的招絕,就算誰贏了,就推誰為王,我們一切聽王的指揮,大家說好不好?”眾人異口同聲地說:“好!”

比賽開始,人人爭先恐後,個個磨拳擦掌,都想以絕招取勝。你看,有的以鷹犬為武器,一個呼哨,鷹犬如離弦之箭,嗖地衝出,直捕落荒而逃的野獸;有的以槍對刀,成對廝殺;有的縱身騰躍,以拳爭先……

那先生本來是找曹操發火的,見到這種場麵,不由得驚呆了:“他們是什麼時候練就這些武藝的呢?”

他正看得入迷,隻聽有人喊道:“阿瞞,我們都出招了,現在該你了。”

曹阿瞞聞言,也不說話,飛身上馬,雙腿用力一夾,那馬便嗖的一聲躍出,如脫弦的箭,朝山上奔去。看看已到山巔,不想那馬呼的一聲撥頭向西,直向一道懸崖峭壁飛馳。眾人一看,無不大驚失色,紛紛高呼:“前邊是懸崖,不能再跑了,快勒緊韁繩,快勒緊韁繩,就要到懸崖了,再跑要掉下去的!”

霎時間,那馬已跑到懸崖盡頭,眾人嚇得閉上了眼睛,等待著出事的一刻。

然而,忽地“噅噅”兩聲馬叫,驚得大家睜開眼來,隻見曹操緊勒韁繩,那馬兩隻前蹄已經離地站了起來,立在那深有千丈的懸崖邊:曹操又將韁繩輕輕往後一拉,那馬便靈巧地轉過身來,將前蹄又輕輕地落在了地上。

就在大家那顆提到喉嚨的心剛剛落下的時候,隻見曹操對著空中嗖的一箭,一隻大雁斜著翅膀落到了大家的麵前。於是,人們又齊聲歡呼起來:“好箭法,好箭法!”

當曹操騎馬緩緩下山的時候,眾人飛快地迎了上去:“我們的大王回來了!”

當曹操在夥伴的簇擁下,回到比武場地的時候,老師已經站在了他的麵前。

曹操抬頭看了看老師,怯生生地低下了頭。

老師那滿腔的怒火,現在卻化成了一聲由衷的慨歎:“真是個奇才童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