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泉源(1 / 3)

今天是劉英莉的生日?

每個人都有生日,沒有什麼大不了,隻有把自己看得極為重要,或是人家把他看得極為重要的人,才會大肆慶祝生日。

英莉兩者都不是,她是一個普通的新聞係畢業生,在一家報館任記者職,她覺得自己沒有什麼大不了。

一個初出道的女孩子,尚無利用價值,誰會來討好她?故此也沒有人會代她開慶祝晚會。

英莉樂得耳根清靜。

家裏弟兄姐妹眾多,誰耐煩記得誰的生日,各管各互不拖欠最好。

所以這一天也跟上一天沒有分別。下了班,英莉匆匆乘車返家,她慣用的交通工具是地下鐵路。

進入閘口,她剛欲取出車票,忽爾看見右手邊燈火燦爛,她抬起頭,發覺有一個少女看著她。

噫,這是誰,她不認識她。

少女向英莉微笑。

英莉有種著魅的感覺,緩步走向前。

少女朝她點點頭,她有雙晶光四射的眸子。

她開口:「廿一歲生日?」

英利奇問:「你怎麼曉得?」

少女微笑,「你忘記我了。」

「請問你是哪一位?」英莉完全想不起少女是誰。

「我曾是你靈感的泉源。」

英莉笑,「你倒底是哪一位?」

「你真忘記我了,少年時,你曾許願,說要從事寫作,希望題材永不幹涸。」

「嗬,你果真是我的靈感。」英莉調皮地說。

少女笑笑,調頭而走,英莉去乘車,踏上車廂,才想起忘記問少女,她為何忽隱忽現。

茫茫然她已經到了站,英莉忙著下車。

回到家裏,她不由得許一個生日願望:「我是一個記者,但願我可以忠於自己,忠於文字,據實報道。」

除了有靈感,也要有良知。

不然寫不出好文章。

英莉心安理得去睡了。

電話鈴把她喚醒,英莉去接聽,那邊是好友玲玲。

「生日就不用起床?」

英莉笑,「我生日是昨天。」

「不,九月二十五,是今天。」

英莉一呆,去查報紙的日子,一看,發覺玲玲沒有開玩笑,那麼說來,昨晚的事是一場夢?

她夢見靈感來找她,她夢見自己許願,這樣的怪夢,但的確,少年時,她曾經許身寫作。

英莉呆住。

「喂,喂,你怎麼了?」

英莉苦笑,「我做了一個怪夢。」

「不要緊,我也時常做夢,」玲玲取笑她,「十二點我們老地方見,一起吃頓中飯。」

英莉怔怔地放下話筒。

到了中午,她去乘車,不由自主,四周張望,當然不可能再見到那少女,隻見處處都是匆匆忙忙的人群,沒有靈感。

真是個夢。

大抵是內心渴望過了廿一歲會寫得更好,所以才做這個無聊的夢。

不過,她許的願望卻名正言順,合情合理。

玲玲與她見了麵,舉起盛礦泉水的杯子,說聲「生日快樂」。

然後問她:「忙不忙?」

「工作量很大,但我擅於安排時間。」

玲玲惋惜地說:「所以看上去,你像是挺悠閑,老板還以為你啥子都沒做,那些爛頭蟀,天天似沒頭蒼蠅以亂撲,反而顯得勞苦功高。」

「我忠於自己。」

「有時也要會得隨機應變。」

英莉搖搖頭,「隨波逐流,贏了也慘過輸,我一向我行我素。」

「不要緊,我蝕得起。」

玲玲搖搖頭,按住好友的手,「生日快樂。」

下午,英莉有一個任務,老總派她去訪問一位名流大大。

地點是人家的府上,住宅裝修美奐美侖,那位貴夫人穿著最時髦的服裝皇後般下來招呼英莉。

談話的內容,不外是表達夫人是多麼的秀外慧中,熱心公益,敬老扶幼,最後,她說:「作為一個成功商人的妻子,對外對內,我都盡了責任。」

英莉默默紀錄。

時間到了,她起立告辭。

一回到報館,老總就向她追稿。

英莉說:「我不想寫這篇稿子。」

「為什麼?」老總愕然。

「她不過是一個挺無聊的女人,她的日常工作範圍包括盛妝赴宴,炫耀家勢,不值得寫。」

老總嗤一聲笑出來,「本市有幾個人是值得寫的?報紙副刊不能開天窗,小姐,趕快坐下來歌功頌德,限你三小時交稿。」

「如果我不寫呢?」英莉問。

老總看她一眼,「請你另謀高就。」

英莉跌坐下來,喃喃自語:忠於自己,忠於文字,談何容易。

那位夫人分明是位極之虛榮膚淺,好名好權已到極限的俗人,英莉卻要把她寫成造福社會的賢妻良母那樣格局。

英莉忽然後悔沒有去教小學。

教小學應當單純一點。

稿子強顏歡笑地寫出來,老總讀過:「王夫人會很高興,會計部剛接到王氏企業三十四頁廣告,這篇訪問,算是回傭。」

英莉知道她受了利用,廿二歲生日願望落了空。

都說她的人物特稿寫得最好,一個星期交的兩篇到三篇訪問稿,一下子便成為讀者鍾愛閱讀的對象,她已頗有點名氣,被訪問的人一聽記者是劉英莉,多多少少另眼相看,撥出時間見她。

英莉的稿酬因此加了又加。

但是她時常困惑。

到了今天,這種困惑,已經使她情緒相當不愉快。

她回答老總:「王夫人這種人,其實是社會的寄生蟲。」

「不要太偏激,一種米吃許多種人,明天你還要出差。」

對於這種粉飾太平,隱惡揚善的文字工作,英莉已覺得厭倦。

第二天的對象,是一位著名政客。

他對著劉英莉發表十分慷慨激昂的演講:「眼光要放得遠大,目前的些微犧牲不算一回事,青年們不要怕,向前衝,衝上去……」

英莉看著西裝筆挺的他,忽然忍不住問:「你會不會叫令郎也衝上去?」

政客尷尬了:「小兒才十歲。」

英莉忽然又問:「那麼,八年後的他會不會在你鼓勵之下衝上去,抑或,持正統英國護照的閣下一家毋需作該種衝刺?」

政客呆視英莉。

這個不懂事的小記老,不識抬舉,撥出寶貴時間給她,不外是想利用她作廣大宣傳,誰叫她獨立思考,故意刁難?

英莉說下去:「我們華人有句話叫以身作則,李先生你入英籍太久了,恐怕已經忘記。」

她站起來告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