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衣著緊密相連的是人的風度。如果說衣著是一個人的審美力的反映的話,那麼風度則是一個人的性格和氣質的反映。有的人性格開朗,氣質聰慧,風度則往往瀟灑大方;有的人性格豪爽,氣質粗獷,風度則往往豪放雄壯;有的人性格沉靜,氣質高潔,風度則溫文爾雅;有的人性格溫柔,氣質恬靜,風度則秀麗端莊。風度是性格和氣質的外在表現,屬於一個人的外部形態,是由一個人的言談舉止所構成的。與心靈相對而言,風度是人的一種形式,也是感受形式美的眼睛所最先接觸的。因此,從風度的好壞,不僅可以看到一個人的文明程度,而且也可以部分地看到一個人的美醜。我們主張人是需要有美的風度的,人的言談舉止、待人接物都應當表現出文明的美的風度。如果舉止輕浮,言談粗鄙,待人接物玩世不恭,甚至粗暴狂躁,那就不是文明禮貌的表現。
風度不是來自摹擬得之,更不是裝腔作勢的結果,而是一個人的心靈美的外在表現,是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所形成的好的性格、氣質的自然流露。要有美的風度,關鍵在於各人在實踐中培養自身的美的本質,形成美的心靈。古人早就說過:“誠於中而形於外。”心裏誠實,才有老實的樣子。心不誠實遲早要被人看破的,更何況風度這種人的外在美是沒法裝得像的。當然,人的風度是多樣的,不能強求一律。人的風度的多樣性,是為人的性格、氣質的多樣性所決定的。但是,無論性格、氣質的多樣性也好,還是風度的多樣性也好,都應當體現出人的美的本質。而隻有美的心靈,美的性格、氣質,才能有美的風度。
③提高你的修養
我們強調“第一印象”在取悅中的重要作用,但這僅僅是一種首要效應,並不是本質的、內在的、不可改變的。
其一,雙方初次見麵所獲得的印象隻是一些表麵特征,不是內在的本質特征,所以單憑第一印象做為繼續交往的基礎是不牢固的。如一些男女青年初次見麵時,往往是憑儀表、長相而一見鍾情,而不考慮對方的人性態度、個性品質而草率結婚。事實證明,這是靠不住的,往往會留下後患,最後甚至導致感情破裂。
其二,第一印象不是無法改變的,隨著時間的推移,交往的增加,對一個人的各方麵情況會愈來愈清楚,從而可以改變第一次見麵時留下的印象。
其三,即使是第一印象的展示,也反映了人的個性品質,歸根結底,它是一個人平時長期修養的結果。沒有平時良好的修養,即使主觀上想給人留下一個好印象,也往往是東施效顰,裝模作樣,反而令人生厭。
六、“正”字訣
做一個正直的人,做一個人格健全完善的人,受人崇敬。
做一個自私的人,做欺心的事,嫉賢妨能,與成功無緣。
1.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正人先正己,這是衡量一個人是否方正的準則。“已所不欲,勿施於人”這是千百年人正人君子們信奉的一條做人做事的不變之道。
領導之所以成為領導,就是他們的水平和能力已經超過了普通員工使然。因此,領導應該成為工作的引導者,把握著單位的發展脈搏,一旦員工出了什麼問題,你都應該及時給予指正。很多領導的批評意見並不為員工們重視,這裏有很多原因,重要的一點恐怕就是領導本身的素質問題。你自己還不咋地呢,指手畫腳地肯定招人煩,所以說,水平不高的人最好別染上官癮,那是世間比較遭罪的事情之一。
口碑好的領導者常常被認為是“嚴於律己,寬以待人。”這是非常重要的素質,“正人先正己”。你覺得人家頭發髒了,自己身上還有虱子呢,人家憑什麼聽你的話?身教重於言教,你就是說得唾沫遍地,人家也不一定往自個兒的心裏去,但是,如果你做出讓人豎大拇指的事,員工們的自覺意識自然也就提高了,這個問題很好理解,人家都在幹活呢,你到那兒說沒用的話和親手參加勞動的感覺差異大了。
以前有一句話,叫做“以身作則,就是無聲的命令。”如果是“天橋的把式”在那兒隻說不練,恐怕就成“行動的矮子”了。記得魯迅先生曾在一篇文章中提到,“如果作家們聽到某個批評家的不太高明的批評,就沉不住氣,就發火,要求批評家自己創作一篇試試,這就好比廚師對品味食品“食客大叫道:那麼,你去做一碗給我吃吃看。”這句話可以從好幾個側麵去考慮,如果把領導看作是那個廚師,寓意也同樣存在。所以,批評人之前一定要三思。
我們一想到好的領導幹部們,總是說出焦裕祿、孔繁森的名字,他們之所以可敬的原因在於,一個在河南的蘭考不顧疾病纏身走家串戶訪貧問苦,在鹽堿地裏種了那麼多梧桐,而且,吃穿用跟群眾沒有什麼區別,那一身為民服務的脊梁是錚錚作響的。所以,後來人們寫文章、拍電影,那是怎樣的場麵,我們都跟著流了不少眼淚。另一個是在西藏的阿裏地區,自己的津貼都給了牧民們了,在大風沙的天氣中奔走,把當地的老媽媽當做親娘一樣看待。人心都是肉長的,你焦書記、孔書記說一聲,誰能不惟馬首是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