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形象塑造字訣(3)(1 / 3)

18世紀的法國博物學家布本定居巴黎後,社交活動很繁忙。為了不影響學術研究這個重要的第一位的工作,他嚴格執行自己規定的工作時刻表,抓住高效時間工作,為此布本專門請了一個剽悍的仆人采監督自己,並且約好:如果布本不起床,仆人就可把他拖到地板上;如果布本發脾氣,就可以對他用武力。有時他赴宴會,直到半夜兩點多鍾才回家,一到淩晨五點,也得按時起床,否則仆人就可按約行事。布本嚴格執行自己的規定,在高效時間裏大顯身手,一直工作到晚上六點多鍾。

據一位著名學者多次對人腦進行腦功能的測試後發現,上午八時大腦具有嚴謹、周密的思考能力,下午二時思考能力最敏捷,而下午八時卻是記憶力最強的時候。但邏輯推理能力在白天二十小時內卻是逐步減弱的。基於以上測試結果,早晨處理比較嚴謹、周密的工作,下午做那些需要快速完成的工作,晚上可做一些需要加深記憶的事,對於這些做某項工作效率最佳的時間,更要加倍“珍惜”,是一點也“耗費”不得的。

美國著名鐵路建築技師海力門指出:“個人的一些成功,是精力旺盛所致。”當興趣上來,對一些問題的研究計算,比平常沒興趣時要精確得多。很多中外成功者的經驗說明,要取得較好的學習和工作效果,除了要有強烈的進取心和堅忍不拔的毅力以外,還必須善於利用人體“生物時鍾”刻度上的最佳時間。

三、“勤”字訣

多一些努力,便多一些成功的機會。無數事實證明:成功的最短途徑是勤奮。不要光耍嘴皮子,不要好逸惡勞,勤字當頭,蒼天不負有心人,天道酬勤!

1.成功的最短途徑:勤奮

無論是優裕的環境中,還是在窮困的環境中,隻要肯勤奮做事,就會實現你的夢想,因為你付出了就會有收獲,因為天道酬勤。

上帝偏愛勤奮的人。

傑克·倫敦在19歲以前,還從來沒有進過中學。他在40歲時就死了,可是他卻給世人留下了51部巨著。

傑克·倫敦的童年生活充滿了貧困與艱難,他整天像發了瘋一樣跟著一群惡棍在舊金山海灣附近遊蕩。說起學校,他不屑一顧,並把大部分的時間都花在偷盜等勾當上。不過有一天,當他漫不經心地走進一家公共圖書館內開始讀起名著《魯濱遜漂流記》時,他看得如癡如醉入神了,並受到了深深的感動。在看這本書時,饑腸轆轆的他,竟然舍不得中途停下來回家吃飯。第二天,他又跑到圖書館去看別的書。一個新的世界展現在他的麵前——一個如同《天方夜譚》中巴格達一樣奇異美妙的世界。從這以後,一種酷愛讀書的情緒便不可抑製地左右了他。他一天中讀書的時間往往達到了10至15小時,從荷馬到莎士比亞,從赫伯特·斯賓塞到馬克思等人的所有著作,他都如饑似渴地讀著。當他19歲時,他決定停止以前靠體力勞動吃飯的生涯,改成用腦力謀生。他厭倦了流浪的生活,他不願再挨警察無情的拳頭,他也不甘心讓鐵路的工頭用燈揍自己的腦袋。

於是,就在他19歲時,他進入加州的奧克蘭德中學。他不分晝夜地用功,從來就沒有好好地睡過一覺。天道酬勤,他也因此有了顯著地進步,他隻用了3個月的時間就把4年的課程念完了,通過考試後,他進入了加州大學。

他渴望成為一名偉大的作家,在這一雄心的驅使下,他一遍又一遍地讀《金銀島》、《基督山恩仇記》、《雙城記》等書,隨後就拚命地寫作。他每天寫5000字,這也就是說,他可以用20天的時間完成一部長篇小說。他有時會一口氣給編輯們寄出30篇小說,但它們統統被退了回來。

後來,他寫了一篇名為《海岸外的颶風》的小說,這篇小說獲得了《舊金山呼聲》雜誌所舉辦的征文比賽頭獎。但是他隻得到了20元的稿費。他貧困至極,甚至連房租都付不起了。

那是1896年——令人興奮和激動不已的一年。人們在加拿大西北柯勞代克,發現了金礦。

跟隨著像蝗蟲一樣的陶金者人流,傑克·倫敦踏上了柯勞代克之路。他在那呆了一年,拚了命似的挖金子。他忍受著一切難以想像的痛苦,而最後回到美國時,他的囊中卻仍然空空如也。

隻要能糊口,任何工作他都肯幹。他曾在飯店中刷洗過盤子;他擦洗過地板;他在碼頭、工廠裏賣過苦力。

後來,有一天——他饑腸轆轆,身邊隻剩下兩塊錢了——他決定放棄賣苦力的勞苦工作,獻身於文學事業。這是1898年的事。5年後的1903年,他有6部長篇以及125篇短篇小說問世。他成了美國文藝界的最為知名的人物之一。

2.多一些努力,多一些機會

事實往往會證明:誰比別人多一些努力,誰就會擁有更多成功的機會。

升職加薪,是努力後所得的報酬。

有這樣一個事例。

兩個同齡的年輕人同時受雇於一家超級市場,開始時拿同樣的薪水。後來叫阿諾德的小夥子青雲直上,薪水自然提高了不少,而那個叫布魯諾的小夥子卻仍在原地踏步。布魯諾很不滿意總經理的不公正待遇。終於有一天,他到總經理那兒發牢騷了。總經理一邊耐心地聽著他的抱怨,一邊在心裏盤算著怎樣向他解釋清楚他和阿諾德之間的差別。“布魯諾先生,”總經理開口說話了,“您今早到集市上去一下,看看今天早上有什麼賣的。”布魯諾從集市上回來向總經理彙報說,今早集市上隻有一個農民拉了一車土豆在賣。“有多少?”總經理問。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