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不敗人生字訣(2)(1 / 3)

為什麼要提倡“忍”呢?這是根據某些事物的具體情況來決定的。有的時候,你處於十分尷尬的境地,無論你怎麼努力,成效似乎都不大。被你一直信奉不疑的“一分耕耘,一份收獲”似乎不再有效,這就好比手中拿著一萬塊錢卻想通過自己的精心測算、分析來撼動股市一樣。此時,你所做的最好策略就是不要憑著自己的“蠻勁”,一味地相信自己的判斷,投入到某些前途極端凶險的股票中,相反,若你退一步,靜觀一下股市變化,先求其次,買一些績優股,待選定時機再東山再起,投入到選中的冷門中,這時你才能真正獲得成功。

忍能成大器。隻要你在做人的準則中牢記住忍這一條,你定能成大器。越王勾踐,臥薪嚐膽,甚至以一國之君的身份為人做馬夫,終於贏得了後來的“三千越甲可吞吳”的大業。漢朝時的韓信,若不是能忍得住那“胯下之辱”,怎能從一個街頭小痞子一躍而成淮陰侯。至於中華民族傳統美德造就出了古今多少“巾幗英雄”,那更不必說了。實在“忍”不住的潘金蓮為後人所蔑視的事實更證明了“忍成大器”的真理。

忍能做大官。這是當今官場的絕對真理。如果在上司麵前不能忍得,遇事就仿佛對待路人那樣粗暴頂撞,絕對不可能做成大官。古代的相命學在某些角度來看不無道理。一個臉大耳圓、嘴角上翹的人誇他日後做大官八成有道理,因為這種人一看就是個和事佬,他們絕對不會在非原則的事上和上司爭得麵紅耳赤,也不會為上司的一點點小脾氣而大動肝火,四平八穩的他們往往能以最省事的辦法登上權力的高峰。

忍能賺大錢。這是一個在商海中遨遊多年的朋友對我講的一句話。多年來,他一直堅信,在自己有求於人的時候,一定要付出代價,這個代價就是忍字帶來的後果。有時候,從銀行貸款,就硬是要忍住審查人員的吹毛求疵。與老板談生意,稍一不忍就可能損失一筆大錢。如果你的確要求助於那個對你挑鼻子瞪眼睛的人,你就忍一忍吧!隻要不是原則性衝突,忍過了之後,錢就進來了,這何樂而不為之呢?

當然,我們講一個忍字,並不是勸告你怯懦,真正的忍是以退為進的手段。那些隻是一味地退讓,而不考慮自己真正的目標、不思進取的人,忍來忍去反而會讓他永遠不能爬起來。

2.不做性情中人

艾森豪威爾說:“能控製自己情緒的人,可以成就任何大業。”

清人傅山說過:憤怒達到沸騰時,就很難克製住,除非“天下大勇者”便不能做到。中國古語講:“小不忍則亂大謀。”如果你想和對方一樣發怒,你就應想想這種爆發會發生什麼後果。如果發怒必定會損害你的身心健康和利益,那麼你就應該約束自己、克服自己,無論這種自製是如何吃力。

漢初名臣張良外出求學時曾遇到一件事。一天,他到下邳橋上遇到一個老人,穿著粗布衣服,在那裏坐著,見張良過來,故意將鞋子掉到橋下,衝著張良說:“小子,下去給我把鞋拉上來!”張良聽了一愣,本想發怒,因為看他是個老年人,就強忍著到橋下把鞋子撿了上來。老人說:“給我把鞋穿上。”張良想,既然已經撿了鞋,好事做到底吧,就跪下來給老人穿鞋。老人穿上後笑著離去了。一會兒又返回來,對張良說:“你這個小夥子可以教導。”於是約張良再見麵。這個老人後來給張良傳授了《太公兵法》,使張良最終成為一代良臣。

老人考察張良,就是看他有沒有遇辱能忍的自我克製的修養,有了這種修養,“孺子可教也”,今後才能擔當大任,處理多種複雜的人際關係和艱巨的事情,才能遇事冷靜,知道禍福所在,不意氣用事。我們在平時要注意這種修養,克製,忍耐,處理好所遇到的人和事。

唐代宰相婁師德的弟弟要去代州都督府上任,臨行前,婁師德對弟弟說:“我沒多少才能,現位居宰相,如今你又得州官,得的多了,會引起別人的嫉恨。該如何對待?”他弟弟回答說:“今後如果有人往我臉上啐唾沫,我也不說什麼,自己擦了就是。”婁師德說:“這正是我擔心你的。那人啐你,是因為憤怒,你把它擦掉了,這就是抵擋那人怒氣的發泄。唾沫不擦自己也會幹的,倒不如笑而接受呢。”

婁師德兄弟的這番談論,有打比方、開玩笑的成分,其中意思就是要忍耐,要退讓,不要去和對方“針尖對麥芒”。不然,就會更加激怒對方,使矛盾尖銳化,帶來更嚴重的後果。

在法國發生了這樣一則故事:

阿蘭·馬爾蒂是法國西南小城塔布的一名警察,這天晚上他身著便裝來到市中心的一間煙草店門前。他準備到店裏買包香煙。這時店門外一個叫埃裏克的流浪漢向他討煙抽。馬爾蒂說他正要去買煙。埃裏克認為馬爾蒂買了煙後會給他一支。

當馬爾蒂出來時,喝了不少酒的流浪漢纏著他索要煙。馬爾蒂不給,於是兩人發生了口角。隨著互相謾罵和嘲諷的升級,兩人情緒逐漸激動。馬爾蒂掏出了警官證和手銬,說“如果你不放老實點,我就給你一些顏色看。”埃裏克反唇相譏:“你這個混蛋警察,看你能把我怎麼樣?”在言語的刺激下,二人扭打成一團。旁邊的人趕緊將兩人分開,勸他們不要為一支香煙而發那麼大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