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克服人性的弱點,做一個受喜歡的人(2)(1 / 3)

好多年來,我一直都在打聽朋友們的生日。怎樣打聽呢?雖然我一點也不相信星象學,但是我會先問對方,是否相信一個人的生辰跟一個人的個性和性情有關係,然後我再請他把他的生日告訴我。舉例來說,如果他說11月24日的話,我就一直對自己重複地說,“11月24日,11月24日。”等他一轉身,我就立即把他的姓名和生日記下來,事後再轉記在一個生日本子上。在每一年的年初,我就把這些生日標明在我的日曆上,因此它們能夠自動地引起我的注意。當某人生日到了的時候,就會收到我的信或電報。效果多麼驚人!我常常是世界上唯一記得他們生日的人。

如果我們要交朋友,就要以高興和熱誠去迎接別人。當別人打電話給你的時候,就利用同樣的心理學。你和他說話的聲音,要顯示出你接到他的電話是多麼高興。紐約電話公司開了一門課,訓練他們的接線生在說“請問您要撥幾號”的時候,隨口帶出“早安,我很高興為您服務”。我們明天接電話的時候,也應該記住這一點。

對別人顯示你的興趣,不但可以讓你交到許多朋友,更可以為你的公司增加客戶的信任感。這種哲學在商業中管用嗎?我們可以舉出幾十個例子來,但我們限於篇幅隻能舉出幾個。

紐約一家北美國家銀行的出版物中,刊登了一位儲戶梅德蘭·羅斯黛的來信。信中說道:“我真希望您能知道我是多麼的欣賞貴公司的員工,因為他們每個人都這樣熱情,而且彬彬有禮。當我在排了長長的隊之後,有一位行員來向我親切地打個招呼,這令人感到非常的愉快。

“去年,我母親生病住了5個月的院。我那時經常遇到貴公司一位員工瑪依。她很關心我的母親,還問了她的病情和近況。”羅斯黛是否和這家銀行繼續往來,這實在是不用懷疑了。

查爾斯·華爾德是紐約市一家大銀行的職員,他有一次受命準備一份關於某公司的機密文件。他知道某個人掌握了他所急需的這些材料。於是,華爾德就去拜見這個人,他是一家大實業公司的董事長。正當華爾德被引進董事長辦公室的時候,一位青年女子從門外探進頭來,告訴這位董事長說她今天沒有什麼可給他的郵票。

“是這樣的,我正在為我12歲的兒子搜集郵票。”董事長對華爾德解釋道。華爾德向他介紹了自己的來意,開始問他一些問題。這位董事長的回答十分含混——很明顯,他不想把心裏的話說出來,無論怎樣好言相勸都沒有效果。這次見麵的時間很短,不切實際。

“坦白地講,我當時不知該如何是好,”華特爾先生說,他把這件事在班上提出來,“後來,我想起他的秘書對他說的話——郵票,12歲的兒子……我也想起我們銀行的國外部門搜集郵票的事——從來自世界各地的信件上取下來的郵票。

第2天下午,我再次前去找他,並請人傳話過去,說我有一些郵票要送給他的兒子。我是否會被很熱誠地帶進去呢?是的,老兄。即使他要競選國會議員,跟我握手也不可能再熱誠了。他滿臉帶著笑意,客氣得很。‘我的喬治將會喜歡這張。’他不停地說,一麵擺弄著那些郵票,‘瞧這張!這是一張無價之寶。’

我們花了1小時談論郵票,並看了他兒子的照片。然後,他用了一個多小時的時間,談到了他所知道的所有情況,又把他的下屬叫進來詢問。他還打電話給他的一些同行。他把一些事實、數字、報告和信件,一股腦地告訴我。以一位新聞記者的話語來說,我大有所獲。”

下麵還有另外一個例子:

多年來,費城的克納夫爾先生一直試著要把煤推銷給一家大型連鎖公司,但這家公司的經理不予理睬,仍舊願意經過克納夫爾先生的辦公室門口,向市外一個煤商采購燃煤。一天晚上,克納夫爾先生在我的班中發表了一次談話,他把這家連鎖公司罵得體無完膚,說他們的行為是國家的一顆毒瘤。

可是,他依然不知道自己為什麼不能把煤賣給他們。於是,我建議他試試采用其他不同於以往的手段。簡而言之,後來的情形是這樣的。我將班上的學生分成2支隊伍進行辯論,辯題是“連鎖公司的廣泛分布對國家弊多利少”。

按照我的建議,克納夫爾先生加入了反對的一方,他同意去為連鎖公司做辯護。於是,他徑直去找那家被他痛恨並大加指責的連鎖公司的一位高級職員,對他說:“我到這裏來,並不是向你推銷煤的。我隻是來請你幫我一個忙。”

於是他告訴這位經理他要參加一場辯論賽,並說:“我來請你幫忙,因為我想沒有什麼人會比你更適合為我提供我所需要的材料。我非常想贏得這場辯論賽,無論你能給我什麼幫助,我都將感激之至。”

下麵是克納夫爾先生對後來的情況的介紹:

“我請他給我1分鍾的時間。就是因為講了這個條件,他才答應接見我。但是當我說明了我的來意之後,他讓我坐下,和我談了1小時47分鍾。他還叫進來另一位曾寫過一本關於連鎖經營的書的高級職員向我介紹相關情況。他還給全國連鎖公司聯合會寫信,替我要了一份關於這方麵的資料。他覺得連鎖商店對人類是一種真正的服務。他很以他為數百個地區的人民所做的而感到驕傲。當他說話的時候,眼睛都閃出光芒。我必須承認,他使我看到了一些我以前連做夢都不會夢到的事,他改變了我整個的想法。當我要離開的時候,他送我到門口,用他的手臂環繞著我的肩膀,祝我辯論得勝,請我再去看看他,並把辯論的結果告訴他。他對我所說的最後幾句話:‘請在春末的時候再來找我。我願意下一份訂單,訂購你的煤。’對我來說,這簡直是奇跡。我一句要求也沒提,他居然主動要買我的煤。我在2小時中,因為對他和他的問題深深地感興趣,比10年中我要使他對我和我的煤感興趣,所取得的進展還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