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是指人的性格、氣質、能力等特征的總和,也指個人的道德品質和人的能作為權力、義務的主體的資格。塑造良好的性格,發揚積極的氣質特征,悅納自己、悅納別人,以健全的人格去麵對生活的磨難,心中就會擁有一片晴空。
細節46 讓男孩懂得社交的重要
善於交往的人,猶如入海的蛟龍,是海的弄潮兒;善於交往的人,就如夜空中的月亮,是眾星的魁首。可以說,交往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一個人的命運。成就孩子一生的能力、習慣,基本上都是在孩子小時候培養起來的,男孩的交往能力更是如此。小時候知道主動與別人打招呼的男孩,長大後往往懂得如何與陌生人成為朋友;小時候懂得與人交往技巧的男孩,長大後往往能吸引更多的朋友;小時候人緣好的男孩,長大後往往會有很多生活、事業上的好幫手。
回顧曆史,凡是成功人物莫不善於與人交往,他們大都能夠和大家打成一片,他們若無交往之才,那麼他們必有善於交往之人輔佐。
戰國時期,狼煙四起,就在這風雲變幻的時代,誕生了許多各領風騷的人物,在他們的身上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善於交往。
蘇秦逞其三寸不爛之舌,憑借自己超強的交往能力遊說六國合縱——動員六國聯合起來共抗秦國。而蘇秦的同門師兄張儀,則利用身在秦國的優勢,憑借獨有的交際魅力開展連橫——為秦遊說列國事秦以破合縱。他們縱橫捭闔,極盡詭譎權變之能事。
後來,範雎奔赴秦國,提出遠交近攻戰略,利用自己的交際能力,在齊、楚、燕、韓、趙、魏六國間奔走,為秦國統一天下做了最後的戰略鋪墊。
而那些試圖挽回世道的仁人誌士們,席不暇暖,食不甘味,風塵仆仆。四處遊說,宣揚自己的政治主張,靠的更是超強的交往能力。
在那個時代,交往最成功的當屬呂不韋,氣魄之大、信心之強、眼光之遠、創意之妙、謀劃之周、辦法之多、預見之準、收益之豐,可謂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憑借其超強的交際、交往能力,他結識了眾多權貴,在一群極度排外的秦國大臣麵前獨占鼇頭,又籠絡眾人為他編寫《呂氏春秋》。
呂不韋在參與政治之前,是位商人,而且他是往來販賤賣貴,家累千金的商人,可見他作為商人,是非常成功的,在那個信息匱乏的時代,能夠取得家累千金如此巨大的成功,就是因為他善於交往,認識的人多,能夠往來販賤賣貴。
也正因為他是個善於交往的商人,他才有機會結識上層人物,才能和他們往來,才能結識華陽夫人,才能夠登秦國的堂、入秦國的室呢。
曆史上因善於交往而成功的人,舉不勝舉。看過曆史,我們回到現實,在這個以人為本的時代,我們要注意對孩子交往能力的培養,我們不僅要他們學會交往,更要他們善於交往。
培養孩子和別人友好地相處,家長可以參考以下幾點:
1.培養孩子良好的性格和行為
凡是那些被同伴接受的孩子,他們的共同特點是助人、友好、合作、快樂和親近社會;而那些被同伴排斥的孩子往往是那些具有攻擊性、破壞性強,易爭吵,好打鬥,對同伴懷有敵意的孩子。因此,家長如果要讓孩子能與同伴友好相處,就要有意識地培養他良好的性格與行為。在日常生活中,家長不可對孩子百依百順,過於嬌縱;教育孩子在解決矛盾時,應該采取協商的方式。
2.教育孩子要平等待人
同伴之間的交往原則是平等。如果孩子在與人交往時太霸道,處處隻考慮自己,不考慮別人,那麼,別的小朋友就會疏遠他、孤立他。而孩子霸道的性格往往是在家中形成的,因此,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要教育孩子多為別人著想。比如,吃飯時,不要將自己愛吃的菜端到自己旁邊獨占;家中有人生病時,家長要讓孩子不要吵鬧,為病人著想。教育孩子適當地為別人著想,可以減少孩子一切以自我為中心的現象。
3.家長要給孩子樹立榜樣
家長是孩子模仿的對象。家長待人接物的態度和方法也會反映在孩子身上。如果父母能與家裏的長輩、同輩相處融洽,能與鄰裏搞好關係,這就為孩子樹立了很好的榜樣。因此,家長首先要能與家長、鄰裏、同事搞好關係,對孩子的小夥伴要熱情、尊重。
4.用民主的方式教育孩子
成長中缺乏父母之愛和家庭溫暖的孩子在成人後很容易形成破壞性、攻擊性的性格傾向,家長教育孩子的方式也往往被孩子仿效。因此,孩子怎樣與同伴交往常常是父母對待孩子的態度、方法的反映。家長最好用民主的方式(如聽孩子合理的建議、給孩子講道理、參與孩子的活動等)去教育孩子。
細節47 讓男孩做一個寬容大度的小紳士
寬容是一種男子漢風度。西晉文學家潘嶽在《西征賦》中寫道:乾坤以有親可久,君子以厚德載物。人生在世,要學會寬容。
英國諺語說得形象:世上沒有不生雜草的花園。阿拉伯人說得風趣:月亮的臉上也是有雀斑的。說到底,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金無足赤,人無完人。
學會寬容,是做人的需要。曆代聖賢都把寬恕容人作為理想人格的重要標準而大加倡導,《尚書》中有有容,德乃大之說,《周易》中提出君子以厚德載物,荀子主張君子賢而能容罷,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淺,粹而能容雜。據司馬光《資治通鑒》記載,武則天時代的宰相婁師德以仁厚寬恕、恭勤不怠聞名於世,司馬光評價他寬厚清慎,犯而不校。
學會寬容,是處世的需要。世間並無絕對的好壞,而且往往正邪善惡交錯,所以我們立身處世有時也要有清濁並容的雅量。眼裏揉不得沙子,錙銖必較,為血氣之爭搞得跟賣麵粉的遇見賣石灰的一樣誰也見不得誰,不僅尷尬,還招致仇怨,實不值得。天地本寬,而鄙者自隘,《菜根譚》上的這句話可謂警世之言。所以清代的申居鄖說:胸中要有涇渭,然亦須氣量含宏,不可太生揀擇。弘一大師說得更直接:精明者,不使人無所容。我們常說的得饒人處且饒人,也是這個理兒。事實上,寬容並不代表無能,卻恰恰是一個人卓識、心胸和人格力量的體現,即所謂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學會寬容,是成就事業的需要。三國時那個在政治上頗不得誌的曹植,卻說出了一番富含哲理的話:天稱其高者,以無不覆;地稱其廣者,以無不載;日月稱其明者,以無不照;江海稱其大者,以無不容。
讓男孩不為小事抓狂。袁立說:人的一生過程,就像坐在火車上旅行,路過的每一個風景都是必須經曆不可省略的,途中也有上上下下的人,就像我們生活中的每一段緣分。所以說重要的是:一切隨緣,順其自然,輕裝上陣,簡單就好。
這個世界上的人分很多種,有一種人始終生活在別人的世界裏,人雲亦雲,被別人的思想所主宰,別人的顧慮變成了自己的顧慮,阻礙了前進的步伐,一無所成。有一種人始終生活在自己主宰的世界裏,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明智的地方在於,自己究竟最想要什麼。
人往往就是在左顧右盼中,迷失了前進的腳步,迷失了前進的路,我相信我絕不屬於這類人。所以成功就像金字塔,越成功越被理解的少,但重要的是:你是希望成功,還是希望被大多數人理解,因為成功隻屬於少數人。成功的路上,不要為小事抓狂。
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馬克思說過:你希望別人怎樣對待自己,你就應該怎樣對待別人。尊重,是洋溢在臉上的一抹真誠微笑;尊重,是對不同意見的一種認真傾聽;尊重,是對別人付出的一聲努力鼓掌;尊重,是對自己成功的一個由衷讚歎。尊重,會讓人心情愉悅歡暢;尊重,會讓人心平氣和安定;尊重,會讓人改變陌生隔膜;尊重,會讓人平息紛擾爭鬥;尊重,會讓人增強自信自立。尊重,會讓人生活和諧美好。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都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但獲得別人的尊重的前提是首先尊重別人。無論在何時何處,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不懂尊重別人自己永遠不會得到別人的尊重。
在同一個世界裏,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心靈,一千雙眼睛看到一千種黃昏,一萬雙耳朵聽到一萬種弦樂。何必用自己的意念去強行改變別人的看法呢?正是己所欲勿施於人。每一個人都不是傻子,都有自己喜歡或者討厭的東西,也許他所喜歡的正是你所討厭,這是很普遍的現象,我們舉起了右手,而鏡子裏的那個自己,卻是舉起左手。所以,是非、真假、黑白、左右,都是些脆弱的概念,對錯在一字之差,如何判別,自有道德作公正,也有尊重為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