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宇轍番外篇(2) 一瀉仇恨千萬裏(1 / 3)

她回來了,沒想到她會找我,幾個月沒見她的變化真的很大,變得好蒼涼,不知這些日子她在做些什麼?我終是沒有問出口,隻是隨意的聊著,原來她竟錯認為皇兄喜歡百花公主,那可真是好笑,難道她不知皇兄也隻是一出戲,演給我的一場戲,隻要她稍微問一下就不會如此,但我隻是提醒她眼睛看到的不一定是真實的,隻有用心去看,也許這話也是說給我聽的,她是如此的相信我,但她又對我了解多少呢?也許我是又私心的不想告訴她這些。

“你是誰?”她突然問起我,聽到這句話我突然大聲的笑起來,我是誰?我是誰?我叫什麼?我是皇子還是一個不被世人所允許的人,還是一個可憐者...我該怎麼告訴她?我隻能無奈的笑著,瘋狂的笑著“想知道我是誰,我想皇上會很樂意告訴你的,忘了告訴你我的真名叫藍宇轍”轉身離去,我不想讓她看到我眼角溢出的淚。

或許皇兄真的告訴她了吧,但她並未多說什麼,隻是常常來找我與我聊天,每來一次都給我講一個故事,二十四天她總共給我講了二十四個故事,她所講的故事大部分我都沒有聽過但她卻講得津津樂道,我並不是喜歡聽她的故事,隻是喜歡她在講故事時那專注的眼神還有那柔柔的聲音,多年後我也講給別人聽...

埋兒奉母:郭巨,晉代隆慮(今河南林縣)人,一說河內溫縣(今河南溫縣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實。父親死後,他把家產分作兩份,給了兩個弟弟,自己獨取母親供養,對母極孝。後家境逐漸貧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擔心,養這個孩子,必然影響供養母親,遂和妻子商議:“兒子可以再有,母親死了不能複活,不如埋掉兒子,節省些糧食供養母親。”當他們挖坑時,在地下二尺處忽見一壇黃金,上書“天賜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奪”。夫妻得到黃金,回家孝敬母親,並得以兼養孩子。

臥冰求鯉:王祥,琅琊人,生母早喪,繼母朱氏多次在他父親麵前說他的壞話,使他失去父愛。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帶侍候,繼母想吃活鯉魚,適值天寒地凍,他解開衣服臥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躍出兩條鯉魚。繼母食後,果然病愈。王祥隱居二十餘年,後從溫縣縣令做到大司農、司空、太尉。

棄官尋母:朱壽昌,宋代天長人,七歲時,生母劉氏被嫡母(父親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神宗時,朱壽昌在朝做官,曾經刺血書寫《金剛經》,行四方尋找生母,得到線索後,決心棄官到陝西尋找生母,發誓不見母親永不返回。終於在陝州遇到生母和兩個弟弟,母子歡聚,一起返回,這時母親已經七十多歲了。

扼虎救父:楊香,晉朝人。十四歲時隨父親到田間割稻,忽然跑來一隻猛虎,把父親撲倒叼走,楊香手無寸鐵,為救父親,全然不顧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盡全身氣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終於放下父親跑掉

親嚐湯藥: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了西漢政權。劉邦的三兒子劉恒,即後來的漢文帝是一個有名的大孝子。劉恒對他的母親皇太後很孝順,從來也不怠慢。有一次,他的母親患了重病,這可急壞了劉恒。他母親一病就是三年,臥床不起。劉恒親自為母親煎藥湯,並且日夜守護在母親的床前。每次看到母親睡了,才趴在母親床邊睡一會兒。劉恒天天為母親煎藥,每次煎完,自己總先嚐一嚐,看看湯藥苦不苦,燙不燙,自己覺得差不多了,才給母親喝。劉恒孝順母親的事,在朝野廣為流傳。人們都稱讚他是一個仁孝之子。有詩頌曰:仁孝聞天下,巍巍冠百王;母後三載病,湯藥必先嚐。

兄弟爭孝:清朝時,長江口外的崇明島上,有吳氏四兄弟,小時候因家境貧困,父母不得已把他們賣給富家為童仆,以求一條生路。他們長大後,個個勤奮節儉,贖出賣身契,回到家鄉,合力蓋起房舍並各娶妻成家。這時,他們已理解當日父母之苦心,故爭相供養父母,以示不忘養育之恩。開始認定每家供養一月。後來,賢惠孝順的妯娌們認為隔三個月才能輪到供養,時間太長了,故改為每家供養一日。以後又改為自老大起每人供養一餐,依次排下。每隔五天,全家四房老少合聚一起,共烹佳肴,奉養父母。席上子孫、兒媳爭相端菜敬酒,百般孝順,真是合家歡樂樂陶陶。二位老人安享天年,福壽近百歲無病而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