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充符 後記(1 / 2)

到今天終於敲下最後一個字,說實話,對我來說真挺不容易的,這本書開寫是去年的這個時候,完善到發書用了好幾個月,到今天一年多過去了,終於敲下大結局三個字,心裏一塊石頭也落了地。

本身16年上半年,我就非常忙,不一定能有時間寫,加上前段時間因為書的成績不好,我真是經常冒出隨時想完本的念頭,但最後還是覺得不能辜負每一個讀者,尤其是當大家花錢來看的時候,我覺得再不濟,也要交一個完整的答卷,隨意的太監和完本,將來誰還來看我的書呢?畢竟入坑以後說不準就看不到結局了,還不如不看,那種痛苦我深有體會。

其實寫後記,我一直覺得是大神的專利,寫得好的,讀者多的,最後落一個後記,看起來特瀟灑舒服,像我這種撲街,寫不寫後記,看得人也不多。

但是我個人又特別喜歡寫後記,不是因為什麼,就是因為我覺得很多東西在書裏寫不出來的,想要通過後記發揮出來,書裏的很多內容都是不能隨意變幻的,但後記不同,後記可以很自由的寫你想寫的東西,所以我還是厚顏無恥的寫了。

說老實話,《幽冥詭道》是我寫的三本天書的故事的最後一本,這三本書的最初是看完了崔走召崔大的命運三部曲,而心癢難耐寫的,當然和崔大比起來,我的還是很不足的。

前麵兩部是《陰陽道上的術士》主要講的是江楚和楚淩頂的故事,《養道》講的是朱塵的故事,本身第三部我打算寫江楚他師父在古代的故事,也是天書的開端,但是後來恰巧崔大的三途誌出了,想法暗合了。

所以最後我沒有寫這樣的第三部,一者會讓人覺得我有抄襲創意的嫌疑,另一個就是在磨鐵,寫古代的書缺少代入感,編輯也不願意我寫,所以最後我寫了這一本。

碰巧的是,我在三四月份開始寫的最初的內容,大概是六七八月的時候,給編輯看的這本書的開頭,當時就是寫的地鐵的故事,結果因為我一直拖到十月份發書,而黑岩正好有一本書叫《地鐵詭事》在我之前發了書。

於是我被不少讀者問過,也被不少作者朋友問我,是不是看到了那位大神的創意,甚至我自己的編輯都以為我跳槽了,其實到現在為止我還沒有去看過那位大神的書,隻是知道那位大神寫了這麼一本,而且遠比我的火。

說了這麼多,其實都沒說到重點,真正我想說說的,還是書裏的一些東西,之前看江南大大的隨筆《龍與少年遊》的時候,裏麵江南大說,一個好的作者是不該在其他地方來解讀自己的書的,因為那樣有點自吹自擂的嫌疑。

好比一個武林高手,揮出一劍後,要停下來跟看官說,大家好,你們看我這招精妙啊,為啥精妙?大家可能沒看懂,我給大家解說下。這樣子總覺得怪怪的。

但我還是厚顏無恥的來寫了,因為我覺得有些東西在書裏真的表現不出來,大概也是我自己筆力不行,有些東西就想場外來說,不吐不快的那種感覺。

在《養道》的後記中,我大概介紹了下江楚和朱塵,在這裏我還真不想介紹楚寒玉···

一位讀者說,我硬是把靈異小說寫出了武俠的感覺,不為什麼,就因為主角的名字,實在是和懸疑風不搭,其實我都不知道我是怎麼寫出這個名字的,大概是當時我正在玩劍網三,然後就萌生了寫武俠的念頭,但是又不能寫武俠,於是就那啥了。

整篇文寫下來,最讓我動容的大約有兩個地方,一個是風清婷和她父親離世的時候,在某一個瞬間,我走回到書房,寫最後風清婷化解怨氣離去的時候,我在書房裏看到了那個場景,一個安靜的女孩坐在書桌前,安靜的看著文藝的書,安寧祥和,沒有一絲雜質。

在最後我寫在了書中,不知道各位看得人有沒有體會到那種感覺,但在我來說,我覺得那是一個很美的瞬間,也讓我很不願意寫到風清婷的離開,但是故事需要起伏,人生也不可能毫無波瀾,所以才有了那個我不希望的結局。

另一個讓我動容的地方,就是錢歸易離世的時候,錢歸易就好像一個嬰兒,奮盡全力睜開雙眼,開始打量這個世界,剛開始覺得有趣的時候,卻要永久的離開這個世界,說實話,我真是邊寫邊哭,當然我覺得可能也就感動了我自己,各位讀者倒好像是沒啥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