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深圳(1 / 3)

在深圳這座年輕的城市裏,奔忙著許多異鄉人。甚至有時你分不清,深圳是深圳人的家園,還是異鄉人的世界。

我們是提著青春向夢想奔跑的異鄉人。深圳是我們夢想與現實的接洽地,我們是“南漂一族”。

我們總是在夢想與現實之間,故鄉與異鄉之間飄搖奔忙,我們總是在路上……

也許,因為夢想總會遭遇現實的殘酷,也許,故鄉的距離讓人刻意堅守某些東西,也許,生活永遠在別處……

我們是青春狂人,總是懷抱理想認定自己可以成功;我們是城市病人,得著相思病、寂寞病甚至是恐高症——害怕漂泊又無法停止漂泊的腳步。為了生存,甚至是為了更好地表達自己,我們注定漂泊不定……

然而,總有些地方,我們注定要錯過;總有些地方,我們注定要經過;總有些地方,我們來了就不想離開……

什麼時候,我們不再是異鄉的漂泊者,深圳,也不是別人的城市;什麼時候,我們不再是遷徙的鳥兒,深圳,也留下我們的“根”……

第一節

深圳是特區,深圳是中國最年輕的城市。當你漫步在深圳的街頭和社區,可以看到嶄新的大道,高聳的樓房,川流不息的車輛和一張張年輕的臉。在這些年輕的臉上,你能讀到自信和勇敢,憧憬和向往,堅毅和執著,剛健和機靈,也可能讀到疲憊和茫然,苦惱和艱辛,灰心和憤怒,但它有理由讓你讀下去。

特區總是有些特別的地方。首先是深圳的建設發展速度比國內任何城市都快。八十年代,一百六十米高的國貿大廈曾以“三天一層樓”的“深圳速度”震驚全國,十年以後,三百八十三米高的地王大廈又以“九天四層樓”的“新深圳速度”在全國乃至亞洲獨領風騷。而且,在建造地王大廈的兩年多時間裏,人們沒有聽到過暄囂和噪音,沒有看見過肮髒和雜亂。它四周的馬路在淩晨時分總是被衝洗得潔淨如初,它的工地也多次被粉刷一新。地王大廈是安安靜靜又幹幹淨淨長高的。人們說,這就是深圳。隻有深圳才有這樣的速度,隻有深圳才有這樣的效率,也隻有深圳才有這種文明。

飛速發展的經濟給深圳人帶來了可以看得見的實實在在的好處。深圳的市民“先富起來”了。他們的人均年收入在短短十幾年成倍地增長,富裕得連自己都不敢相信。他們當中不少人成了董事長、總經理或大股東,擁有了自己的事業。所有那些當年闖深圳的“南漂一族”的人也“先富起來”了。現在毫無疑問地都成了他們同行同學中的“先富一族”。當老板的腰纏萬貫財大氣粗,做文員的也不寒酸。有的買了房子,有的買了汽車,不少人二者兼之。如果他們不是來到了深圳,那麼所有這些都不過是無法充饑的畫餅罷了,甚至可能連想都不敢想。他們也許還會像那些未能南下的兄弟們一樣,在辦公室裏抄抄寫寫,當一名月薪數百元的小職員,或者在一座發不出工資的小縣城裏等米下鍋,甚至在一家不景氣的國有企業裏等著下崗。所以,當他們和舊日同窗再度相遇時,很容易地就能體驗到成就感。

改革開放的深圳,日新月異的深圳,是全國最大也是最活躍的勞動力市場。它的大門,一開始就是向全中國敞開的。成千上萬的外省勞務工青年,離開他們親切又貧窮落後的故土,潮水般地湧向深圳。這些背井離鄉的打工仔、打工妹們,在為深圳的發展建設貢獻青春和血汗的同時,也獲得了有形或無形的兩種效益。有形的是實實在在的鈔票,無形的是全新的思想理念和生活方式。據說,某縣打工仔打工妹們每年從深圳寄回家去的錢,相當於該縣全年財政收入的總和。難怪,家家戶戶都要“送女闖深圳”了。畢竟,“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富裕和先進總是有吸引力的,而窮則思變也早已被證明是一個真理。更何況,他們在深圳“賺”到的,並不隻有鈔票,還有商品意識、市場觀念、管理方法、營銷策略甚至客戶關係等“軟件”。事實上,這些在深圳這個現代都市和國際窗口經曆過風雨見識過世麵的青年,已經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農民。因此,一旦他們“退役”回家,便有可能成為家鄉脫貧致富的帶頭人。由此而產生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更是無法估算的。

深圳是一個特殊的城市。在這個大約四百萬人口的城市中,土生土長的深圳人隻占極小的比例,大約四分之三的人則是外來務工人員。他們主要是從全國各地招聘來的各方麵的專業技術人才,大多有著較高的學曆和較強的能力,從而在這個生機勃勃的城市如魚得水長袖善舞。他們活躍在深圳的領導層、管理層和技術層,活躍在深圳的機關、團體、企業、傳媒,擔任著機關職員、銀行職員、公司職員、學校教員等職務,或者開辦和打理著一家家大大小小的公司。正是他們,構成了深圳改革開放和特區建設的主導力量,同時也是改革開放和特區建設最主要的受惠者。這些人幾乎無可懷疑的是“精英一族”,也大致無可懷疑的是“成功一族”。問題不在於這些人到底賺了多少錢,以及這些錢是怎麼賺來的。不可否認,有的是靠能力,有的是靠運氣,有的是靠關係,還有極少數靠的是投機取巧和歪門邪道,賺的是“黑錢”。問題在於,為什麼同樣的人,在別的地方就沒有這麼好的運氣,或者在別的地方有能力卻發揮不出來?為什麼同樣有能力而且也同樣很努力的人,在別的地方就賺不到這麼多錢,也沒有什麼成就感?所以可以清楚的認識到,這裏麵有一個體製和機製的問題。正是體製和機製方麵的原因,使許多英才長期被埋沒,甚至變成庸才。道理也很簡單,一個人,如果很有能力也很努力,得到的報酬卻和那些平庸之輩沒什麼兩樣,那麼,久而久之,他們就有可能也變得平庸起來。

深圳隻提供工作,輝煌要靠自己奮鬥。深圳基本上沒有庸才的一席之地。當然,凡有人才的地方,就會有庸才,而且,某些庸才可能還身居高位,某些企業也可能庸才成群。但即使是他們,和在內地混日子時的精神麵貌也不一樣,也不認為自己是庸才。因為,深圳已經營造了一種“庸才無容身之地”的氛圍。大家都相信,在深圳,是不該有庸才的。相反,一個人的才華和努力,多少總能得到相應的、表現為實實在在貨幣形式的報酬。至少是,在理論上,一個人如果得不到用武之地和應有的報酬,還可以選擇“跳槽”,直到找到你自己認為是最合適的工作為止。盡管不少人還在找,還在跳,但前途還是看得見的,或者是有可能暫時看不見。因此,他們在深圳獲得的最大的實惠,與其說是房子、車子、票子,不如說是機會,是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才能並有所作為、從而實現自身的價值的可能性。

第二節

人的解放,是深圳故事的主題、也是改革開放的重要課題。更多的人不相信一個以改革開放為已任的城市會拒絕“敢為天下先”的人。於是,他們幹脆不管什麼招聘不招聘,拎起行李直奔深圳。在他們看來,深圳不是“遍地是黃金”,也至少應該是“遍地是機會”。如果深圳尚且不能接納自己這樣充滿改革激情和改革念頭的人,那麼我們這個國家可能就沒有希望了。於是,一批又一批的人才大雁南飛,帶著自己簡單的行李和不簡單的想法、不多的鈔票和很多的願望,到這個年輕而又令人向往的城市闖蕩江湖。

不是所有的人都有好運氣,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在深圳站穩腳跟。有的會闖得“頭破血流”、“皮青臉腫”。有的會如願以償,順順利利地找到理想的工作。也有的恐怕會趁興而來敗興而去。還有的可能不得不打道回府。所以可以清楚地看到,進深圳不是逛商場,沒有那麼快樂輕鬆,那麼瀟灑自如,也沒有那麼隨意。如果說,能不能進北京,要看你是否優秀;能不能進上海,要看你是否精明;那麼,能不能進深圳,就要看你是否有足夠的心理準備和心理承受能力。不要忘記了深圳的口號:改革者到深圳來。這句話的另一層意思:不想改革就別來。改革是要付出代價的,其中包括要自己去找工作,在求職時不斷碰釘子,在找到工作後被炒魷魚,或者一時半刻沒有著落等。如果你不能承受這一切,那麼,可以告訴你,對不起,趁早別來。

事實上,不少人闖深圳的經曆,如果你有興趣聽他們訴苦,那麼,差不多每個人都能講出“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來。這些少年氣盛的天之驕子,血氣方剛的初生牛犢,滿懷青春夢想和激情,高高興興地來到深圳,卻驚異地發現他們麵前並沒有鮮花和紅地毯。於是,他們不得不收拾起簡單的行李,從一家公司跑到另一家公司,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就這樣風裏雨裏。渴了,路邊喝一口自來水;餓了,啃一塊麵包;累了,在街頭或廣場上歇一歇,看著日新月異的深圳,意氣風發的深圳人,心裏頓時無限感慨,也難免一些惆悵。看著酒樓飯店燈紅酒綠觥籌交錯,自己卻饑寒交迫,走投無路,即使男兒有淚不輕彈,也保不住傷心的淚水湧上心頭。親戚家的客廳或朋友家的地板是不好意思再睡了,就到公園裏或廣場上的草坪上去數星星。那滋味,那心情,是無法想象的。因為你得趕快去考慮明天的早餐在哪裏?

深圳就這樣,這就是深圳。這裏沒有包辦代替,沒有坐享其成,沒有省心事可做,沒有現成飯可吃。一切都得靠你自己去努力,去打理,去投石問路,去東奔西跑。在這裏一切猶豫、抱怨和竊竊私語都無濟於事,隻能勇往直前,哪怕是硬著頭皮往前走。

但,沒有人後悔。

成功者當然不會去後悔。不但不後悔,反倒會有幾分慶幸和得意。畢竟,今日的成功,是當年的奮鬥換來的。現成飯吃著沒有味道,自己打下的糧食才是香噴噴的,而當年所受的磨難,如今細細想來,更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的確,一個人年紀輕輕的,靠著某種勢力或機遇,就一帆風順青雲直上,那隻能叫少年得誌。隻有那些在風口浪尖滾打跌爬,靠著自己的努力創下一番事業的人,才會有成就感。而且,創業越是艱難,道路越是曲折,就越能體會到成就感,也就是所謂無限風光在險峰吧!

這就值得驕傲,也值得慶幸。你想一想吧,如果當年不是“看看頭上天外天,想想腳下一馬平川。”一咬牙堅持了下來。怎麼會有今天?所以,盡管他們當中差不多每個人都有初涉江湖的辛酸經曆和闖蕩深圳的傳奇故事,但當他們訴苦當年的孤立無助、流離失所、走投無路、四處碰壁時,你不會有“大倒苦水”的感覺。相反,你會覺得,如果他們當年竟然沒有這些“不幸遭遇”和“苦難經曆”,那才是大大的不幸。

世界上沒有失敗,隻有暫時停止成功。未成功者也不會去後悔。事實上,許多人放棄了內地悠閑的工作,不錯的職位,穩定的收入來到深圳,由於學曆不高或專業不好,也許,一時半刻找不到合適的工作,甚至居無定所,頻繁跳槽,做過上十種工作,卻仍然舍不得離開這個並不屬於自己的城市。在他們看來,這個城市雖然暫時還沒有給自己機會,但至少給予了希望。如果連這個城市都沒有希望,別的地方隻怕就更沒有什麼希望了。更何況,穩定工作固然不錯,但跳來跳去也未必不好。工作換得多,見的世麵也多,學的經驗也多。至於居無定所嘛,也不差,正好廣交朋友、兩手空空、無牽無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