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章 整頓1(1 / 2)

李茂林粗枝大葉的,沒那麼多計較。劉錦華卻細心,對此事身份慎重的對待,特地提前到韓嬤嬤那裏把李茂林的狐朋狗友每個人的身份、背景大體打聽了一下,又瞅著空子跟李茂林印證了一番,心裏有了數,這才越發的沉穩。

這幾個至交好友大多是經商的,也有個閑散地主翁,還有兩個在縣衙裏做個小吏,高矮胖瘦都有,一個個有些好奇的打量幾眼李茂林的小夫人。

錦華就是一個字,笑,不管是打趣開玩笑的,還是彬彬有禮的。幸而隻是互相見一下禮,不一會兒,李茂林就領著他們呼啦啦往前邊去了。

幾位奶奶倒都是性情溫和的,比較好打交道。隻可惜她們年紀都比較大,錦華在裏邊一站,就顯得稚嫩了好多。盡管錦華今日特意穿了淺褐色暗花的褙子,又梳了複雜的花式盤頭,那張臉卻依然嫩生生的顯眼,惹得眾位奶奶一見麵就開始打趣說“見了你才知道我們真是老了”,結果當然都笑成了一片。

她們本就是相熟的,大家平日都是時常走動的,一見麵就談起“你上回送的荷包好鮮亮,”或是,“你家老大的咳疾好些了沒”,一時之間,錦華還真插不進話去。

總算有個白二奶奶,還有個王大奶奶,她們的丈夫跟李茂林關係是最鐵的,很給麵子的圍著東道主問這問那,劉錦華含笑解答,一麵又招呼眾人吃瓜子,吃點心,氣氛倒也很是融洽。

白二奶奶天生一雙眯眯眼,笑起來一團和氣,身材也很是秀氣,快言快語的感歎道,“你們可算從那院子裏搬出來了,我來一回,便悶氣一回。你們住的那院子,也太逼仄了些。”

王大奶奶很是瘦削,長了張標準的瓜子臉,身上的衣裳款式很是新穎,瞧著倒像是花想容剛出的樣子,說話就更加的直接了,小聲的跟兩個人咬著耳朵,“要我說啊,你們早就該分家另過了。一大家子再一塊住,哪裏能住處個好來!”說著口打唉聲,一臉的愁容。

白二奶奶和錦華一見有情況,互相對視一眼,都一齊關切的看向王大奶奶。

“我那公婆為人倒也不差,對我也好,隻可惜手上太過散漫,掙了一輩子,除了一所僅可容身的宅子和一間破爛流丟的米糧鋪子,什麼也沒剩下。如今這鋪子我家大爺管著,那可真是日新月異了,經營的很是不錯。可我那公公可不管你如何風裏來、雨裏去的辛苦經營,隻管伸手要錢!整日裏呼朋喚友,喝的醉醺醺的,就是掙多少銀子,也不能這個花法啊!”

王大奶奶壓低了喉嚨抱怨著,義憤填膺的說了一大通。

錦華見她說的口幹,便適時的遞了杯茶給她。

王大奶奶接過,感激的朝她笑了笑,一口飲幹,茶碗一放,又迫不及待的說起來,“我們家大爺沒有兄弟,隻一個妹妹,按說也應該是省心的。不想這小姑子卻嫁了個短命的,便守了寡。守寡便守寡吧,實在守不住找個人再嫁也是行的。我們也不是那種迂腐的人家,會狠心逼著她立貞潔牌坊的。她卻倒好,婆家住不下去,竟領著閨女回了娘家來。如今一晃兒的功夫,三四年下去了,也不說回婆家,也不提再嫁的事,整個的來吃現成的來了!你說這叫什麼事兒啊!!”

哦,原來如此。錦華這才了解了其中的內情,不免同夥著白二奶奶一起勸她幾句。

中午又湊成了一大桌,熱熱鬧鬧的吃了一頓。

因為按照這裏的風俗,所謂慶賀喬遷之喜,就是要吃第一次用家裏的新鍋做出的飯。因此搬家的第一天,是必須要在新廚房裏用新家夥開火做飯的。

但事實上,在今天之前,東院的廚房裏空空如也,什麼也沒有。因為這次分家本就是假的,西邊自然沒有把鍋碗瓢勺分過來,更加不願意讓大房單獨開夥做飯。

錦華早就有了思想準備,知道中午這頓飯肯定會手忙腳亂,她卻不肯提前說。

說出來幹嘛?老爺子不想提,李茂林不想提,誰提出來還不是誰倒黴?

所以,等李茂林的一幫好友一起拖家帶口的湧上家門,錦華才假作驚慌的找來李二管家,“看這架勢這是要吃開夥飯來了,我們卻是毫無準備,您看這。。。”

李二管家轉頭就急急的請示老爺子去了。然後如錦華所料,匆匆忙忙的,便從大廚房搬了鍋碗瓢勺、油鹽醬醋、柴火、肉、菜等物過來,大廚房的人則直接全部被緊急調到這邊幫忙,總算忙忙活活的整治了兩桌席麵,把今天這個事兒給圓了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