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從事一種職業是一種機緣,還是一種宿命。惟有精神文化能使我感受到職業的優越?還是憂鬱?,我悟到是兼而有之。
1982年8月從紮蘭屯農牧學校畜牧專業畢業後,分配到旗畜牧局經營管理站工作。當時,我們同學就有四個人分到畜牧係統。我們是畜牧局文革後分配的第一批畢業生,那時,正實施“念草木經,興畜牧業”發展戰略,我們旗畜牧業發展的輝煌時期,搞飛播牧草、畜種改良、種草苜蓿,局長鍾悅欣同誌非常有才華、有魄力,創造了許多經驗,上級經常在這裏召開會議進行推廣。讓我們這些新參加畜牧戰線的年輕人,很受鼓舞,很是振奮,工作積極性非常高,經常跟老同誌一起下鄉搞青貯推廣、給羊編號、評價羊毛品質…….都是深入農村牧區,跟農民、牧民一起幹活,可以說是同吃、同住、同勞動,工作積極性很高,工作有使不完的勁,用一句話可以概括那時的情境,就是快樂的工作,快樂的生活。那時畜牧局的福利也好,勞動保護齊全,如皮大衣、皮帽子、皮手套,由於會議多,吃飯也很少花錢,記得走時,一年節餘糧票一百多斤。就是一個人一年三分之一的口糧呀。
讓我轉行是不經意的,我偏愛文字,經常在本子上寫些不成文的詩歌和散文,經常寫些思想彙報。對寫作有了千絲萬縷的聯係,是割不斷,理還亂的情結。是我的文字愛好“出賣”了我,也是在畜牧局當團支部委員有了出頭的機會。我隻是參加1984年5月的一次直屬機關團支部書記會議,我做了一個發言,留下了一個好印象。後來才知道,正直旗團委選人,旗團委書記也在會上,就選中了我。
領導的心思總是關愛的。找我談話的是副局長王軍同誌。那是1984年5月的一天下午,副局長王軍同誌找我談話,告訴我,說旗團委要調我去工作。他幫助我分析了利弊,言辭懇切,態度真誠,不攙一點雜念,全是一個長輩對小輩的忠告,多年了老局長的話猶響在二畔,至今記憶憂心。那時局裏的幹群關係融洽讓我無法忘懷。最後他囑咐我,回去考慮一下再做決定。我當時都懵了,就說,我考慮一下。我當時已經有了女朋友,就與女朋友的家人商量,老嶽父是1948年就在共產黨修槍所的老革命,一直在工商聯和工商所工作,政協委員,可能經曆政治運動多,認為政治風險太大,不如搞畜牧踏實穩當。我又跟我大哥商量,大哥是軍人出身,思路寬,視野廣。他說看你自己的意願了,在官場上鬧好了,也有出息。我審時度勢,從自己的性格、品質和寫作能力進行了分析,覺得也是鍛煉的機會。就這樣,我選擇了去團委,不知前途是好,還是壞,不甚明了,就是有一種熱情,有股子闖勁。
人生就是這樣,路是靠自己走出來的。人都喜歡追求完美。雖然世界上沒有完美,但我還是癡著心去追求,要在官場上飄逸起來。不論順利還是坎坷,自由還是沉重,也許我們人生的命運之河波濤滾滾,澎湃洶湧,就像溪水一樣彙流到了一起,奔瀉而去。又象過枯果榮,紛繁變幻,生機勃勃,正大光明。職業是生命之花,我總是等待一朵花開。經曆一段秘書“苦旅”之後,能得到這樣的幸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