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麵在這個大千世界,關於神話的傳說,無處不在。可對於神仙一說,眾說紛紜,那麼神仙,到底是神呢,還是仙呢,還是神與仙的結合體?佛,總能給人以安靜的氣氛與心寧,所以對於世人來說,很多時候,佛是要高於神仙的嗬。魔呢?這又是什麼樣的存在,你見過麼?那麼它又是什麼?鬼?真的存在麼?這難道是肉體離去後的另一存在方式麼?那麼他們是否還擁有思想呢?不管是那一種存在,其實都是為了追求一種自我的生存方式吧,不管這個生存方式是什麼樣的,那麼隻要是適合自己就是最好的。這就是道,一個通往自我最佳存在的道。
道,是何物?能帶給我們什麼樣的實質?
路,難道隻可以走麼?
人生,如同旅途,是一次又一次的經曆,亦或者說,不同的經曆,造就不同的風景,如經曆了寒風,會成為雪,經曆了炙陽,會成為雨……經曆什麼樣的人生,就會成為什麼樣子,如此,生命才會精彩。我們一直都在追尋自己的腳步,但又留念於種種不舍之間,於是不能放開手腳去成就自己的道。原來,道即是路,路卻是心,隻有斬斷心之迷茫,我們才能真正成功。這需要莫大的勇氣,這也是成功的前提。所以,我行自己的道,如天要所擋,我便滅天,以此來悟自己的真心,隻有悟出真心,才能渡化自己的靈魂。
第一章:固執的小嶽銘
在西南十萬大山的邊緣,是雨燕國的地界,這個國家主要以農業為主,他們信奉的是雨燕,傳說在三百年前,這個地方發生了一次大的天災,在天災前是雨燕挨家挨戶的去把人們值錢的物品啄走,人們追逐著雨燕的腳步後才讓他們幸存下來,所以從那以後,這個國家就從此改名雨燕國。
雨燕國的南麵是十萬大山,西麵是高入雲朵的大雪山,這大雪山人們不知道到底有多高,因為從雲朵開始往下就是常年都不融化的雪,就算是炎熱的夏季,雨燕國的人們都不敢在外麵行走時,這大雪山能看到白雪的地方都還在飄著雪花。雨燕國的東麵,是從大雪山上融化的雪水經過無數年月後而流成的雪水大河,這雪水大河也是東南江河流域的起源之一。雨燕國的北麵,是高低不平的大石山,在這些大石山上,隻有那很少一些植物在那少得可憐的石縫裏生根發芽,如果突然在這些石縫裏看見一棵碗口粗的樹木,那麼恭喜你,因為你看到了一棵最少有兩百年以上的樹木了。所以,雨燕國實際上是一個屬於三麵環山,一麵朝河的盆地型國家。
在雨燕國發生後的這三百多年時間裏,雨燕國的所有民眾全靠這個盆地的土地和大雪山的靈氣生活著,而雨燕國中靠南麵的人們的危險是最大的,因為十萬大山中,時常有凶獸從十萬大山裏出來,所以雨燕國南部邊緣的人們幾乎人人都是獵人,因為他們為裏自身的安危,總會把出沒十萬大山的凶獸殺死和驅趕回十萬大山後他們自己的危險才能降低。而在雨燕國南部居住的人們,不是這個國家罪犯就是從其他地方來到這個國家後而分配在這裏的。
嶽銘是雨燕國南部最邊緣大廟村的一個固執小孩兒,因為他的固執,所以這裏隻要是16歲以下的孩子全部隨他一起東奔西戰的。嶽銘今年5月時就是滿7歲裏,而他學會狩獵卻已經4年時間裏。他還記得父親時常對自己嘮叨,說他們是從江南遷移來的,在江南那個地方,人人都是文人騷客,就算是店家小二,街頭乞丐,都會哼上那麼一兩句詩詞,可惜父親在繈褓時就隨爺爺一起遷移到裏此處,而到這裏不久,爺爺就因為路途疲腦而撒手歸西裏,是奶奶把父親養大,奶奶雖然也會江南小曲和詩詞歌賦,但是父親從小就因為要生活下來而苦著,所以根本就沒時間跟著奶奶學那些詩詞歌賦和江南小曲,所以當嶽銘有記憶開始,父親就讓嶽銘跟著奶奶學習江南小曲和詩詞歌賦,說學會這些後,以後就算再回到江南也不會被人笑話,而且還有可能到人們向往的天道山去走一走也說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