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何光明(1 / 2)

既然有了糖,席虹就開始按自己的想法來實行了。

她把唐芯叫上,每天依然是一大早就出門,不過帶的東西變了,她自己是背著小背簍和小布包,籃子現在不提了,換成找來的兩個大紙盒,現在這年代,真是連這種紙盒都不好找,還是婆婆把她裝針線的盒子騰出來給她的。

上得山來,唐芯把盒子帶著往山上走,邊走邊撿柴跟采蘑菇。而席虹則先去采蓖麻,然後跟她在了望塔下的草坪彙合。

兩人路上碰見也是來撿柴的孩子就跟他們宣傳可以用蟬蛻來換糖,一顆糖換三十個蟬蛻,地點就在了望塔下麵的草坪,並且說明,整個假期,隻要不下雨就每天都換。

這樣幾天下來,幾乎每個上山的小孩都知道中午和下午那裏有人拿糖換蟬蛻,而席虹和唐芯兩個人身上都裝上糖,既不耽誤自己撿東西,又把蟬蛻也換到了。

而因為形成了固定交易地點,別的孩子在其他山上摘的蟬蛻也會拿到那裏去跟她們換,山上的蟬蛻本來就多,以前是因為這個東西不壓稱,小孩子沒有耐心積不下來,才沒有多少人弄這個來賣。

現在有人每天都收,時間久了都熟悉後,不夠數的還能頭天記下,第二天補夠,更是大大的刺激了大家的積極性,畢竟,在這個年月,誰也從大人手裏要不到零花錢的。而現在,不過是在做必須做的事情的時候順一下手,就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那可比冒險去挨罵好多了。

而席虹那頭,最開始是靠著賣蓖麻子來換錢買糖,後來收的蟬蛻多了,就先賣了一次,這下,資金是再也不愁了,當然,賣的時候是婆婆帶著弟弟三人一起出動的,畢竟,一個九歲小孩自己去賣很打眼,也容易引人注意。

到後麵,交換的也不隻限於糖了,彈珠、小刀、鉛筆……零零碎碎的東西,隻要有需要的,席虹就都買來換,到是換出了一些名氣。

隻是因為要換東西,在草坪那就呆的久了,時間久了,周圍可以撿的東西也撿的差不多了,就隻剩下鬆毛菌沒人要,這東西又生的快,到處看著都是一大叢一大叢的,席虹看著就心癢癢的。

終於還是忍不住了,這天上山的時候就提了個籃子,回來的時候,除了一背柴,一盒蟬蛻,還有滿滿的一籃子鬆毛菌。

走進院子大門的時候,回頭率還真是挺高的,主要是她那一籃子菌太顯眼了,別人撿最多也就是半籃子頂天了,她這個可好,都冒尖了。也引起了一個人的注意。

這就要說說席虹住的這個地方了。

席虹家住在政府招待所裏,既然是公家的,自然是縣城最好的招待所,地方大,房間也多,當然,南來北往的人也很多。

席虹背上背著,手裏提著,正吃力地往家走呢,就聽到有人喊:“小朋友,等一下,你手裏的蘑菇給我看看行嗎?”

席虹抬眼一看,是個三十左右的中年人,穿一件的確良的襯衣,雖說現在男的衣服樣式幾乎都是這種,可是一般的人,象席虹爸爸都穿的是布的,而他身上的明顯就貴多了,眼睛雖然小卻挺有神,一看就很精明,皮膚很黑,看來是個常在外麵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