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都是一些煩心事,今日朕也不想看折子了!今晚我們幹脆清清淨淨地共度良宵算了……”說到這裏,福臨意味深長地朝董小宛一擠眼睛。
董小宛伸出玉手戳著福臨的腦門:“一腦子的壞主意!陛下,你不是把敬天法祖、勤政愛民放在嘴邊嗎?那些折子都是朝廷機務怎麼可以擱置不顧呢?要不,臣妾去給陛下端些參湯來提提神?”
福臨輕撫董小宛的香肩,笑著感慨地說:“又來了。什麼禦案上一點墨,民間千滴血。你呀,真成了我身邊的諫臣了,趕明個兒你與朕一同上朝如何?……來,一同閱本。”
董小宛連忙站正了躬身答道:“妾妃聞婦無外事,豈敢幹預國政。千萬不可,陛下還是專心批本,妾妃陪伴始終。”
“嗬嗬,好了好了,朕也是說說而已,不用這麼大驚小怪,就依你還不行!”福臨笑著說,坐在禦案後的寶座上。
董小宛叫宮女們端上兩盞白紗籠的琺琅桌燈放在禦案上,點亮兩側的四盞紫檀框梅花式立燈,加上屋頂吊著的九盞宮燈,將整座暖閣照的明亮得如同白晝。
董小宛又命宮女把她的繡花繃架放在禦案一側,宮女們悄悄侍立,福臨專心批本,烏雲珠則靜靜地在繃架上刺繡。
看到其中的一本奏折,福臨幾次提筆又放下,麵露不忍之色。董小宛放下了繡針,站起身問道:“什麼事使陛下如此牽心?”
“是刑部上報的今年秋決疏,其中有十多人,隻等朕報可,便要立即正法處決。朕一時心慈,委實不忍下筆!”
董小宛走近禦案,對那秋決疏望了片刻,其上的一行行黑字透露著死亡的氣息。
她臉上頓時升起悲哀的陰翳,蛾眉緊蹙,沉吟了片刻,這才緩緩說道:“臣妾記得《尚書·大禹謨》曾有雲:
‘罰弗及嗣,賞延於世。宥過無大,刑故無小。罪疑惟輕,功疑惟重。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好生之德,洽於民心。茲用不犯於有司。’
別看這隻不過是一張區區的疏頁,卻幹係到十多條性命!
這十多人並非陛下一一親審,妾妃度陛下之心,即使親審也未必全得真情,而所司官吏中有不少愚而無知的人,怎能保這十數人盡無冤抑?
民命至重,死而不可複生。懇求陛下留意參稽,凡可矜宥者竭力保全。”
說到這裏,董小宛的聲調有些哽咽,接著又補充一句:“妾妃以為,與其失入,寧可失出……”
臨福默默點頭,又看了一遍,提筆在幾名死囚犯的姓名上寫了"複讞"兩個字,在另幾個死囚犯的姓名上做了減等的記號,隨後折了頁碼。
“陛下,那逃人窩主一抓就斬,不是也太……”
董小宛正在翻閱著疏折,一眼瞥見連續好幾個人的名字都是因為逃人案的緣故要被處決,實在是有些不忍,試探著說道。
她的話還沒有說下去,就被福臨趁勢抓住她溫暖的小手,苦惱地看著她溫柔的眼睛,低聲說:“你還不知道我?我當然知道逃人法太嚴。可是……有什麼辦法呢?……我也是不得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