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9章 聞道(1 / 2)

湯若望在教會中地位很高,影響很大,而禮敬湯若望,是招降朱由榔的一個重要姿態,如果湯若望能通過教會直接勸諭朱由榔,那就最好不過了。

並且,湯若望廣博的知識,仁厚寬宏的品德,也確實深深的吸引著少年天子福臨。

無論是福臨和孝莊皇太後,跟湯若望的私交也都非同尋常,但福臨心中清楚,若是自己接受洗禮成為基督教的一份子,肯定會引起一場軒然大波!

畢竟,這是一種來自異域的宗教模式,就算是湯若望汲取了先行者利瑪竇的經驗,努力以天然宗教和一般道德為基礎,結合中國的儒學和佛教,將基督教義融彙其中,但要想在短時間內為廣大的中國老百姓所接受並信仰,幾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順治帝作為一國之君,對基督教充滿好奇倒還可以理解,但卻再不能向前邁進一步了。

因此,明智的帝王福臨與母後孝莊,不約而同的將目光放在了中原的宗教之上。

雖然儒教可以幫統治者“治國平天下”,但卻不能給人以精神上的寄托,於是,根植在中原沃土之中的佛教,便成了滿清統治者的首選。

並且,自董小宛入宮之後,在這位漢族嬪妃潛移默化的影響下,不光是福臨,就連是孝莊皇太後,也開始逐漸的虔誠崇佛禮佛起來。

也許是前世真的與佛教有緣,當福臨真的與佛教理論接觸之後,他的心靈受到了強烈的震撼,似乎找到了真正的精神寄托。

不過,這些想法,他是沒辦法當麵向濟度說出來的,因此,福臨隻能強行壓抑住內心的不愉,反而要出言讚賞濟度的進諫。

聽得福臨這麼一說,濟度依舊是直挺挺的俯下身子,一絲不苟的行完禮之後,便起身離去。

在經過玉林和呂嶽身邊的時候,這位麵色冷峻的簡親王,用一雙烏亮的眸子深深的盯了玉林一眼,隨即一言不發的大步走出了乾清宮。

見到濟度離去之後,福臨的神情明顯輕鬆了許多,他幹脆走下寶座,親自將玉林攙扶到台階旁邊的一張雕龍繡鳳的座椅上坐下,緊跟著吩咐太監也給嶽樂賜座賜茶。

不知為何,在福臨看來,玉林那泰然自若的坐姿,清瘦寧靜的麵龐,從容藹然的表情,尤其是細長的眼睛裏那超凡脫俗的光亮,都使他有一種忘形的****感。

就像是象發熱的病人在額前突然敷上冰雪一樣,福臨此時感到,剛才與濟度交談時心下的那一股躁亂頓時化盡無蹤,取而代之的,是心間的一片清爽寧靜的感覺。

一直以來都覺得頗為心神不定的福臨,頃刻間變得心悅誠服了,他規規矩矩地垂手坐著,身子繃得筆直,像是一個犯了錯誤誠心接受老師訓斥的學童,帶了幾分敬仰說道:

“朕有一事不明,還請大師解惑。”福臨認真地看著玉林:

“從古治天下,皆是祖祖相傳,日理萬機,不得閑暇。朕祖上信天神,奉喇嘛,而朕卻好學佛法,這卻是為何?朕是從誰而傳?”

玉林聞言卻並沒有立即回答,而是垂首默念了一聲佛號,轉而微笑著抬起頭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