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禮台上的福臨對比武場的這種嚴肅氛圍很滿意,台下各族好手們畢恭畢敬,不苟言笑的態度尤其令他覺得開心,這才足以顯示出大清的天威嘛!
“開始!”福臨再一次揮了揮手,說了兩個字。
禦前太監立即拖著長音喊道:“聖上有旨,比武開始!”
頓時,號角齊鳴,鼓樂喧天。
蒙古四十九旗以及周邊數十個部族的好漢以及漢族的勇士共約千餘名騎士,一齊放馬人場,一時間人歡馬叫,塵土飛揚。
有的在馬背上單臂倒立,有的在馬上馬下飛旋跳躍,各顯其能,他們個個膀闊腰圓,身手不凡,騎馬在校場裏兜了三圈,名為“遛馬”,實際是開賽前娛賓和馬術表演,看得福臨眼花繚亂,不住地點頭。
第一輪比賽騎射,共分十組,每組二三十人不等,將箭靶塗成校場地麵顏色,稍不用心便很難分辨出來,分別由三名靶場阿哈(女真語:奴隸)拿著,藏在靶溝中,靶溝距射手六十步遠,共出現三次,每次都是一揮即落。
手眼不快者,未待發箭,靶已隱沒,最是難射,射手箭杆上都有自己的名字,以中靶多少定輸贏。
眼看射過九組,有中一箭的,也有中兩箭的,也有一箭未中的,含羞帶憂低頭退了出去。
到了第十組卻有二人連中三元,在眾人的喝彩聲中,兩人興致勃勃跳上了看台。
不消說,這其中一人便是阿巴塔,另外一個則是身著黃馬褂的二等侍衛飛揚古。
“好樣的,飛揚古,果然是英雄出少年,不愧是我八旗子弟!”
這位年約十七八歲的年輕侍衛飛揚古,乃是一等公圖賴的小兒子,少年時奉福臨諭旨,令入包衣佐領,在內廷養育,後授二等侍衛。
少年人最是氣盛,剛才他與一幹侍衛在台下看著這位阿巴塔如此囂張傲慢,根本就沒有把八旗勇士看在眼裏,心中也是憋了一口氣,老早就是躍躍欲試了。
福臨雖然有心招攬這位來自喀爾喀的阿巴塔,但說句心裏話,眼看著這些蒙古好漢在滿人地盤上耀武揚威,身為大清帝國的統治者,福臨的心中肯定有些不舒服。
不過,現在眼見自己的親侍有人可以與阿巴塔相抗衡,福臨的心中著實感覺有麵子,心中頗為高興!
“第一輪賽罷,阿巴塔與飛揚古並列第一,雙獲巴圖魯稱號!”
“陛下,小的不服!這巴圖魯的稱號,應該是我阿巴塔一個人的!”
這位名叫阿巴塔的黑粗漢子不知道是真不知道規矩,還是故意來搗亂的,他一聽自己竟然與這位身穿黃馬褂的年輕侍衛並列第一,雙獲巴圖魯稱號,立時嚷了起來:
“嗨,小子,這巴圖魯稱號是大爺一個人的,你如果不服的話,就按照草原上的規矩跟我角力,若是你贏了,我阿巴塔立刻返回草原,銷聲匿跡,若是大爺贏了,你就給我乖乖的滾下台!”
“放肆!天子麵前,豈容你如此無禮!”聽到阿巴塔如此出言無狀,侍立在福臨身旁的鼇拜麵色一沉,立時嗬斥出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