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第四十一、 百夫長最大(中、下)(2 / 3)

兩名李密的親衛上前走到楊洪麵前,就要向他抓去,楊洪一個輕巧的閃避,便是躲開一人,然後再用手撥開另外一人,兩名親衛被楊洪用太極招式甩開,慣性未消,直接朝一旁摔去。楊洪看著李密並不說話,因為用行動他已經給予回答。

眼看楊洪這麼容易的又把難題扔給了對方,秦叔寶心裏非常佩服,對於楊洪給出的評價已然很高。

“四月黃鸝鳥,三月東飛來……高!!!”秦叔寶內心的敬仰已經很深,單從文學角度看,楊洪的藏頭詩寫得很爛很爛,但是效果卻是出奇的好,言辭不通又如何?還不是讓天下所有仕林學子都在這首藏頭詩上栽了跟頭。誰能想到這首詩是寫給一個小兵的?連歐陽詢都說了:“老夫從來不知‘白日依山盡’是指人……”

小兵也能幹大事,許多時候人才都是被埋沒的,楊洪與白山的一麵之緣,神交卻已經達到了這樣的程度,堪稱千古絕唱。

白山一句“越王勾踐,臥薪嚐膽”的暗示,等來了一首藏頭詩的天子回應,主動爭取大文學家歐陽詢的支持也是白山為隋天子布置的一招後手,這個時局太需要輿論了,所以白山才幫著楊洪將一切先準備好。見了李密,白山再用降詔求天子一字,換來了秦王李世民的矯詔之名,這一來一回間,李唐集團便已經失了民心。最終白山又散播東都兒謠諷刺李唐的狼子野心,抬高李密的賢王形象,一環扣一環,看似幼稚舉動,但是引發的天下輿論卻是一場大震動。江山社稷,謀略至上,一場輿論往往比十萬精兵更有殺傷力。

“天下人看錯了天子,也算漏了白山。”這是秦叔寶給這段曆史寫的偈語,而事實上也是因為這兩點,讓天下大勢完全改變。時也勢也,楊洪借助了重生的機會一爭為天下,白山利用天子詩進行了一場豪賭,機會不是等來的,主動出擊創造機會,才會有翻身的餘地。

樹挪死,人挪活,變則通,通則成,正是這樣的道理。

李密是賢王,是有資格不與楊洪糾纏,是有能力差人將楊洪直接殺了,但他不會這麼做!天下爭的不是熱血,是陽謀!是聲勢!白山本是一個小兵,但是說到了李密的軟肋,所以得到李密敬重的對待他。更何況在亂世言論是自由的,隻是你的說到要害。

隻是楊洪不用說,因為他作為天子有些問題不能直接回答,就像是現在麵對李密的質問。但他可以做,既不承認,也不否認,若對方不傻,自然也能猜到真相。

“真是反了你了,來人!將這名百夫長帶到大帳。”李密還不能判斷出楊洪的身份,隻有冷冷丟下一句,考慮這裏的確不是說話的地方。

中軍大帳裏,隻有李密跟楊洪兩人,雙方互相打量著不說話。過了很久,李密才下了一個決心。

“為什麼不是楊玄感?”這個時候,李密已有三分相信麵前的人是天子。

“信不過。”

李密有些驚訝,沒想到楊洪竟是如此的回答。

“那瓦崗軍呢?”

“也信不過。”

“為什麼?”

“……李密,你信得過誰?”楊洪反問一句,有些事情轉換一下角度便能明白。

“所圖為何?”李密卻是明白了,楊洪是不想把話說盡,說清楚了雙方都沒有再選擇的餘地,同時有七分相信楊洪是隋天子,而且更是明白,楊洪從來沒將希望寄托在他這裏。

“暫時阻擋李淵稱帝的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