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且記“君子難鬥小人”(1 / 2)

“寧可得罪君子,不可得罪小人。”這是我們常聽到的一句話,由此可見人際關係的複雜性。君子難鬥小人,自古以來一直如此。

所謂君子,無非是講信用、守規矩、有修養、負責任的人,他們並不計較太多的東西,心胸寬廣,為人正直善良,而且骨子裏應該是敢作敢為的人。所謂小人則是不講信用、不守規矩、沒有教養、不負責任的人,他們心胸極度狹窄,凡事隻要不利於自己,就找各種理由貶低他人,抬高自己,屬於不敢作不敢當的人。

君子一言不合即拍案而起,小人善於偽裝不露聲色。

得罪了君子,我們還知道因何得罪,如何修補。得罪了小人,卻往往讓我們如墜雲霧山中,百思不得其解。得罪了君子,反倒結識了一位朋友,君子隻認理,不記仇,事情過了便不留痕跡。得罪了一個小人,便多了一群敵人,從此一刻也不得安寧。故此,便有了寧得罪君子,莫得罪小人的說道。

小人的名稱由來已久,自古有之。早在西周時期,統治者對被統治者就有此稱謂。春秋時將統治階級稱為“君子”,將被統治的勞動生產者稱為“小人”。春秋末年以後,君子、小人逐漸成為有德者與無德者的專用稱謂名詞。譬如,《管子牧民》說:“信小人者失士。”《荀子勸學》也說:“小人之學也,入乎耳,出乎口。”就又有了新義:就是那些行為不正派或見聞淺薄的人也是另類的小人。但還有另外的使用:古代對自己的謙稱,晚輩對長輩的自稱都可用小人,顯得自己謙虛、恭敬、有禮貌。但我們現在所說是前者,而不是後者。

小人究竟有何害處?小人有三大害,十大特質。

所謂三大害,其一,小人無德。德統天下,德安民心,而小人則恰恰缺乏這點。什麼禮義廉恥,什麼至愛人倫,在他眼裏統統算不得什麼。

其二,小人誤國。小人人室,輕則吵鬧不休、雞犬不寧,重則妻離子散、家破人亡。可看曆史。春秋戰國時,一些國家信任小人,連國家都滅亡了,史書都有記載。你不主動接近小人,小人還想方設法接近你呢,給你套近乎,給你灌迷魂湯,一旦入了扣,那可是上賊船易,下賊船難,沒來由辱沒祖宗。小人的能量由此可見一斑。

其三,小人心惡。小人記仇,報複心強,且深深埋藏在心底,甚至深入骨髓,須臾不忘,等到機會一到,立刻跳出來,睚眥必報。即使你對小人有恩,小人也認為你是應該的、合理的、自然的。小人的胃口很大,你對他的好處根本不看在眼裏,更不放在心上。過後忘記那是必然的。假如你有點沒有滿足小人的要求,報複不知何時就會落到你的頭上。

小人有以下十種特質:

1.事事順我意而言,一味的阿諛奉承,馬屁拍得極響,迷魂湯緊灌,小人也,急遠之。

2.陽奉陰違,當麵一套,轉眼又是一套。當麵說得天花亂墜,背後我行我素,非小人而何?

3.疑心特重,總懷疑別人有什麼不可告人之秘密,總覺得別人有什麼事瞞著自己,總覺得自己受委屈,總覺得大家夥欺負自己一人。總之,懷疑一切,不相信任何人。

4.狗仗人勢,對上一副笑靨嘴臉,對下一副好似誰欠他幾萬塊錢般的黑臉,拿著雞毛當令箭,小人也!

5.嘀嘀咕咕,擅於向領導打小報告,對張三說李四,對李四又說王五,反過來又做好人,小人之性也。

6.小人無恥。見榮譽就搶,見困難就躲,有了問題,肯定是別人的;出了成績不用問,先表白的必定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