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然,君子用正義的方法與小人用見不得人的狠毒方法鬥爭的時候,君子必輸無疑。
所以,在麵對小人的侵犯時,我們不能用光明磊落的手段與其鬥爭,不妨也用小人的方法來抵製、反擊對方,也就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曾經,在日本京都市中有兩家鄰居,一個是具有猶太血統的窮鞋匠,一個是魚行的富老板。
魚行老板十分善於經營,他從早到晚剖魚、煮魚、把魚串在竹簽上,放在火爐上熏好曬幹。
他做的鰻魚特別好吃,他把鰻魚浸在醬油裏,之後放在油鍋裏炸,再澆上一些醋。可是他的人格有個極大的缺陷就是太吝嗇,對誰也不肯賒賬。
可是,鄰居的窮鞋匠偏偏是個愛吃鰻魚的人,但他沒有多餘的錢去買魚吃。於是他就想了一條妙計。
一天午飯時,窮鞋匠走到魚店老板家裏,從自己的懷裏掏出一塊米餅坐到熏魚的爐子邊,一麵和魚老板閑聊,一麵貪婪地吸著熏魚的香味。
這味道多麼好啊!窮鞋匠用魚的香味就著米餅吃,就像自己嘴裏有一塊又肥又柔軟的鰻魚一樣。
窮鞋匠接連好幾天,都到魚老板家裏來吸熏魚的香味。
吝嗇的魚老板發現了窮鞋匠的計謀,於是決定無論如何都要收窮鞋匠的錢。
有一天早晨,窮鞋匠正在補鞋子,魚老板走進鞋匠家,默默地交給了鞋匠一張紙,上麵寫著鞋匠到魚店裏去過幾次,吸了幾次熏魚的香味。
“先生,為什麼把這張紙交給我?”
鞋匠心中早已猜到了八九分,表麵則裝作不解地問道。
“為什麼?”魚老板不客氣地叫道,“你難道以為每個人都可以隨便到我店裏來吸熏魚美味嗎?不行的!這種享受必須付錢!”
鞋匠在聽了魚老板的話之後,並沒有表現出強烈的反抗,而是默默地從口袋裏掏出兩枚銅幣放在茶杯裏,用手掌捂住後開始搖茶杯,銅幣發出很響的聲音。
鞋匠在過了幾分鍾之後停止了搖動,接著把茶杯放在桌子上,然後笑著對魚老板說:“聽見銅幣的聲音了吧!現在我們抵消了債務!”
“怎麼抵消?你說什麼?你不肯付嗎?”
“我已經付給你了。”
“怎麼付的?什麼時候?”
“剛才!我以銅幣的聲音付了你熏魚的香味。你要是以為我鼻子得到的比你耳朵得到的要多,我還可以把這個茶杯再搖幾分鍾!”
鞋匠說完便要伸手去拿茶杯。
吝嗇的魚老板深怕自己一會兒聽到的聲音比鞋匠吸過的香味還要多,便沒等鞋匠拿杯子發聲就趕緊跑回自己的店裏去了。
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會遇到一些耍無賴或無理取鬧的小人,對待這種人千萬不能妥協,更不能屈服,應該堅決地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因為其特點是欺軟怕硬:饒過一個,冒出一堆;收拾一個,老實一群。所以對付小人必須以眼還眼,以牙還牙,茶飯之德必賞,睚眥之怨必報。
總之,對付小人必須用小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