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人非草木,孰能無情。”自古以來,隻要有愛兵如子的統帥,就會有盡心竭力的士兵效命疆場。

作為上級,隻有和下級搞好關係,贏得下級的擁戴,才能調動起下級的積極性,從而促使他們盡心竭力地工作。

中國有句話叫“義薄雲天”,講究情義是人性的一大弱點,中國人尤其如此。“生當隕首,死當結草”、“女為悅己者容,士為知己者死”,無一不是“感情效應”

的結果。為官者大都深知其中的奧妙,不失時機地付出廉價的感情投資,對於拉攏和控製部下往往能收到異乎尋常的效果。

所以要趁自己有能力時,多結納一些潦倒英雄,使自己在遇到困難時有所幫助,這樣的發展才會無窮。平時不屑往冷廟上香,臨到頭再來抱佛腳也來不及了。一般人總以為冷廟的菩薩不靈,所以才成為冷廟。其實英雄也有困難的時候,壯士也有潦倒的時候,這些都是常見的事。隻要一朝交泰,風雲際會,仍是會一飛衝天、一鳴驚人的,所以多進行感情投資,在關鍵時候就有用處。

據傳,明初開國皇帝朱元璋有一次帶著寵妃和群臣晚宴,酒至正酣,忽然風把蠟燭吹滅。不知是哪位不守本分的臣子趁亂對寵妃有非禮之舉,刹那間紅顏一怒,打掉了此人的帽子,並喊道有人對她非禮,被她打掉了帽子。洪武皇帝靈機一動,急命群臣都打掉自己的帽子。

結果,當然不知道是誰對貴妃非禮,也就無從罰起。就事論事,朱元璋要懲處不才之人以解貴妃之氣未嚐不可,也並無不妥。然而,那樣他會得到了什麼,又會失去什麼?可以肯定,他失去的要比得到的大得多。他不僅會失去大臣的輔佐,也會使群臣對皇帝心存芥蒂。而他反其道而行之,認為此位大臣也是酒後無德,且尚未造成嚴重後果,因此,倒不如因其勢而利導之。他如此寬宏大度(即使為了收買人心),作為當事人的那位大臣因為皇帝的寬厚才沒有被當眾揭醜,他肯定在萬分感激之餘而為自己的行為感到汗顏。當然群臣亦為此對皇帝更添幾分敬服之意。試想,在那樣一個封建社會中能夠有這樣一位君主,有哪位大臣不願為其誓死效命呢?朱元璋這種手段就是“感情投資”。如果當今生活中運用這種策略,其發揮出來的效果更妙不可言啊!

日本麥當勞社社長藤田田,在《我是最會賺錢的人物》一書中說,他發現在所有投資中,感情投資是花費最少、回報率最高的一種投資。為什麼會這樣呢?其實如果能細細想來就會知道:每個人都需要感情投資。

渴望愛、渴望情,渴望別人的理解、信任和支持,這是人的一種天性。即使在重物質輕精神,日益物化、商品化的今天,也是如此。因為情感需求是人的需求金字塔中最高層次的需求。馬斯洛說:愛是人類的本能,我們需要愛就像我們需要碘和維生素C,而感情投資正好滿足人的這個需求。所以情義無價、仁者無敵;所以白居易說:“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人是感情動物,人的行為是靠情感支配的。“不施春風,難沐秋雨。”“投之以桃,報之以李。”迎合了人的感情饑渴而進行的“投資”,自然會收到巨大的“效益”,取得豐厚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