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熊蹣跚地走上前來,大夥以為它會承認自己其貌不揚,誰知它卻吹噓自己外表威武;同時又去評論大象,說大象尾巴太短,耳朵太長,身體蠢笨得簡直沒有美感可言。
老實的大象聽了這番話,言辭懇切地說:“以我的審美觀來看,海中的鯨要比我肥胖多了,而我覺得螞蟻太小……”
這時,細小的螞蟻搶著說:“微生物是那麼的小,和它們比,我像是一頭巨象。”
這些動物相互指責,沒有一個肯承認自己有不足之處,神王朱庇特隻好揮手讓它們退下。
生活中每個人都有各自的優點和缺點,這是很自然的現象。過於在乎缺點,會使得自己的性格有悲觀的傾向,但是也不能一味地選擇逃避不足,我們必須認識不足、正視自己的缺點,才能使自己的生活越過越精彩。
因為缺點也有魅力。英國有一位心理學家曾做過下麵的求職實驗:
他以約翰和傑克為化名,分別為他們製作了求職用的履曆表和推薦函。兩份履曆表的年齡、學曆等內容完全一樣,隻是推薦函的內容有一點小小的區別:約翰的推薦函幾乎是完美無缺的,而在傑克的推薦函中多了一句話:“有時候,傑克可能會固執己見。”
然後,心理學家將約翰和傑克的履曆表和推薦函寄給了50家大公司,請求找工作。50家大公司都同時收到了他倆的求職材料。結果,準備錄用傑克的公司比錄用約翰的公司要多得多。
為什麼錄用結果會出現這樣的差別呢?心理學家通過進一步的調查研究,終於找到了其中的原因:收到求職材料的各大公司普遍認為,推薦函中有一句缺點的傑克,比完美無缺的約翰,讓人感到更加可信。
心理學家的結論是:完美的人或物,讓人感到可愛;有缺點的人或物,讓人感到可信。當一個人或物基本是美的,但稍有缺點,就會讓人感到既可愛,又可信。因為缺點也是財富。
有一個孩子,在上中學的時候,父母曾為他選擇了文學這條路。他隻上了一個學期,老師就在他的評語中寫下了如此結論:該生用功,但做事過分拘泥和死板,這樣的人即使有著完善的品德,也決不可能在文學上有所成就。
後來,一位化學老師了解到他這個缺點後,認為他做事過分認真和死板,正好適合做化學實驗,便建議他改學化學。這一次,他的缺點正好用在他適合的位置上,因為做化學實驗需要的正是一絲不苟。他好像找到了自己的人生舞台,化學成績在同學中遙遙領先,後來他榮獲了諾貝爾化學獎,他的名字叫奧托·瓦拉赫。
奧托·瓦拉赫之所以能成為一個有用之才,就是因為他很好地利用了自己的缺點。
無獨有偶,在法國有一家塗料公司,公司對全體員工進行了性格測評,他們不是根據員工的優點來安排工作,而是按照每個人的缺點來安排崗位。譬如讓愛吹毛求疵的當質檢員,讓爭強好勝的去抓生產,讓好出風頭的去搞市場公關,讓斤斤計較的去管倉庫等。人承認自己在某些方麵能力不足,反而能夠取得成績。
請每個人都記住:思考,是進步的階梯。承認自己的不足,是進步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