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此時大慶正處在一個動蕩不安,征戰不斷的時候,但要說大規模的戰爭……除過揚州之外,其他地方隻是處在局勢緊張的備戰狀態而已。就算是有戰爭發生,也不過是一些小規模的衝突而已。
此時揚州的戰局對於天下的局勢而言無疑是十分重要的,往南,青蓮教、南慶餘軍,還有此時已經控製了大局的石遠。而往北,則是有北慶大軍,蜀中軍,塞外的匈奴……這些是目前較大的幾方勢力。而除過這些之外,其餘例如野豬林這樣的小勢力也是有著不少的。
此時各個勢力之間的關係並不明朗,石遠想著聯合別的勢力,而別的勢力肯定是做著這樣的打算。然而不論是那一方勢力,此時都是在盯著揚州的局勢。
隨著北慶大軍南下的消息開始傳開,所有的人都看出了北慶皇帝這次想要一舉拿下江南的決心與準備。甚至在天下普通百姓的眼中覺著這是一件好事。身為大慶子民,很多人雖然心中對大慶朝廷日漸腐敗的朝綱已經失望,但很多人還是抱著最後一絲希望的——尤其是對於飽受南慶地方官員剝削的南慶百姓而言,他們都希望大慶能夠統一,北慶能夠快點統一南慶。如此一來,他們的現狀才能得到改變。
然而實際上並不是有些人想的這麼美好,即便北慶皇帝真的率軍南下,成功統一了江南,讓大慶這個名字重新寫在了青史之上,是無法阻止曆史的車輪的。這是曆史發展的必然,也是曆史進程的使然。
雖說按照華裳的說法,石遠的穿越大概是某種“空間跳躍”的方式,要是他之前是這時間曆史之中的一個變量的話,那麼此時他則成了一個定量。也就是說,在做了這麼多的事情之後,最後的解決其實已經注定了。除非……他這個變量突然消失了!
顯而易見,要是如此拖延下去的話,揚州的局勢肯定是石遠所代表的南慶會取得最後的勝利的。不過知道這個局勢的人,這天下可沒有幾個人。
畢竟在這場戰爭開始之初,整個天下的人都是看好北慶的。對於曆來羸弱的南慶來說,遇到來勢洶洶、渡江而來的北慶大軍這完全是沒有任何勝算的——除非能夠出現奇跡!
毫無疑問,這是天下大多數人的認知。不過這樣的認知卻隻是在石遠出現之前,而在石遠拿下金陵,又收複了當時退守揚州的南慶三軍之後……這天下人的認知就發生了轉變。
你可以看不起一個腐敗到極致的南慶朝廷,因為長時間的腐朽已經傷及了大慶的根源,然而你不能看不起一個敢殺敢拚的亂世梟雄。
石遠覺著自己並不是什麼梟雄,因為他覺著自己可沒有曹操那樣的胸襟與算計。然而此時他身所處的位置,卻是不容忽視的。甚至可以說,如果此時他這個由變量變成定量的單位消失之後,整個天下的局勢將會再一次發生重大的變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