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的時間是秦望南在認真思索之後給出來的時間,而這個時間也是秦望南所能做到的極限。可就算是如此,對於此時的趙武昌來說,一個月的時間還是有些太長了……
此前從崇州運來的糧草,隻夠這將近十萬的北慶大軍在正常情況下吃上一個月。而所謂的正常消耗,就是說在不動兵的情況之下。
可若是當攻城戰開始,那麼糧草的消耗在最開始的時候勢必會出現迅猛的消耗,而隨著戰爭時間的持續增長,糧草的消耗便又會快速的降低,直到最後,低於最開始的正常消耗數值一半的時候……這個時候,攻城的一方便已經失敗了。
從糧草的消耗上,可以很直觀的看出戰爭局勢的變化。當戰爭開始,將士們的飯量肯定會怎加,而按照軍規,這個時候的夥食也必須加量。也就是在最開始的時候,便是拿下城池的最好時機,因為這個時候攻城的將士是士氣最旺的時候。
而隨著時間的延長,攻城戰久攻不下,陷入僵局之後,攻城的一方便會進入人員大量減員的時期。人數的銳減便會導致糧草的消耗總量開始降低,但數量低於正常消耗狀態一半的時候,便是到了兵力耗盡的時候,而這個時候攻城的一方便完全沒有了攻城的能力……
此時秦望南所說的一個月的時間實際上是包含整體的作戰計劃的,也就是說,這一個月的時間中有很長一段時間是準備時間。而實際上,完全不知道崇州情況的秦望南也是按照現在所有的糧草數量來說的……當然,這是從崇州運過來的糧草。
然而秦望南的這一個月時間對於趙武昌來說,還是有些太長了。別說一個月的時間,要是再這麼僵持上三五天時間,隻怕崇州被斷的消息便會傳來!到時間軍心一亂,這揚州城又要怎麼拿下呢?
“秦將軍,此前王大人說這揚州城中正鬧瘟疫呢,我覺著揚州這是外強中幹之像,他們應該堅持不了太長時間的。我們要是再組織進攻上個三五天,我看便有機會讓這揚州城門打開……”
趙武昌這個北慶皇帝猶豫了一下,最終還是沒有給秦望南說崇州的的情況。而是試探著提出了這樣一個建議來。
“聖上所言甚是,要是這揚州城中真的在鬧瘟疫的話,我們趁著他們正是虛弱,自然可以一舉拿下。可我就是怕……這消息不可靠。要是如此的話,三五天的連續攻城,隻會增加我們的傷員。等到我們久攻不下,揚州城士氣大振,我們就失去了先機……”秦望南回答的不顯山不漏水的,硬是將這樁難題再次推回了趙武昌這個皇帝的身邊。
是選擇相信王正豪帶出來的消息,還是選擇相信秦望南的攻城之策……這個看上去讓人有些為難的選擇題,實際上對於趙武昌這個北慶皇帝來說根本就是沒得選的。因為此時他隻有硬著頭皮去打,不論王正豪帶出來的消息真假,此時硬攻是唯一的辦法。